踩着失败的阶梯,踏上成功的顶峰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我们早在小学时代就已经耳熟能详了。然而,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真正做到则是另外一回事。尽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当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当工作中遭遇瓶颈无法突破的时候,当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你是否能够在沮丧之余鼓起勇气重新开始呢?你是否知道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重新开始呢?为此,我们很有必要认真地琢磨,琢磨这句话,将其贯彻于实际。
前文我们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万事如意”,与此相反,失败和不如意倒是人生的常客。若是人人都能顺心如意,想到什么就能实现什么,那么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是成功者了。纵观历史长河,人类历史上出现了无数值得我们尊敬和钦佩的成功者。那么,他们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呢?又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与成功无缘呢?其实,所谓的成功者,未必比失败者更加聪明、能力更强,而是他们对待失败的态度更正确、更理智。大多数失败者之所以一直失败,是因为他们一旦失败了就自我放弃,甚至自甘堕落。相比较之下,那些伟人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名留青史,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客观冷静地对待失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然后以失败为进步的阶梯向着成功迈进。要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成功并不是失败的简单积累,而是对失败的认真总结与不断超越。如果你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就会产生一个错觉,即认为“失败越多越有可能成功”。没有反思和总结,没有不断的超越,失败只能是毫无意义的。
在数学领域,自从著名的平行公理问世以来,无数人们质疑它,更有很多数学家致力于求证它,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为了证明平行公理,数学家波里埃把自己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其中,最终在绝望中离开了人世。正当无数人被平行公理的验证折磨得不堪忍受的时候,罗巴切夫斯基在七年的求证过程中寻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最终认识到了问题的本质,从而获得了成功。从罗巴切夫斯基获得成功的经验中我们不难发现,假如仅仅把“失败是成功之母”作为一个口号,那么失败的人就永远也无法获得成功。而只有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科学的分析,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使失败转化为成功的阶梯。
除此之外,对待失败的心态也很重要。假如失败之后一蹶不振,那么无论如何也无法与成功结缘。只有积极地面对失败,把失败当成走向成功的一次契机,才能从摔倒的地方站起来,重整旗鼓,东山再起。“西楚霸王”项羽是个威震天下的大英雄,原本,他的人生会更加辉煌,但是,他因为在垓下之战中遭遇惨败,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在乌江边自刎了。如今想来,当时刘邦只是以多欺少,而项羽根本没有必要发出“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的感慨。当时,假如他能听他人的劝告,返回江东重整军马,也许能够“卷土重来未可知”。所以,我们应该端正自己的心态,正确地面对失败与成功。
爱迪生是伟大的发明家,因为家境贫困,他只读了三个月的书就离开了学校。不过,凭借着对发明的热爱和不懈探索,他一生之中正式登记的发明竟然多达1328种,因此他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电灯就是爱迪生发明的。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为了找到合适的材料做灯丝,爱迪生和助手们先是用白金试了很多次,却发现白金因为熔点较高总是不时地自动熄掉再自动发光。后来,爱迪生又试着用钡、钛等稀有金属作为灯丝,依然不理想。一个偶然的机会,爱迪生想到棉纱的纤维比木材的好,也许可以用来做灯丝。因此,他马上从围巾上扯下一根棉纱进行实验。就这样,爱迪生和助手们反复实验,尝试了一千多种材料,最终才选择了钨丝。看着自己研制出来的电灯,爱迪生非常满意。对于一生之中的无数发明,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的确如此,假如爱迪生在研究灯丝的过程中半途而废,那么人类也许就要晚一些才能迎来充满光明的世界。正是因为爱迪生带领助手不停地试验、不断地探索,才得以成功。可以说,世界上每一项发明都凝聚着发明家的心血,没有任何一项发明是从天而降、唾手可得的。
不仅发明如此,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即使面对一件再小的事情,轻易放弃的人也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只有锲而不舍的人,才能距离成功越来越近。“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除了要牢牢记住这句话之外,更要正确地对待失败,理智地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最终踩着失败的阶梯迈向成功之巅。
上一篇:踩着垫脚石,才能站得更高
下一篇:轻松解压,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