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小宇比你强多了,一放学就把作业做了!”
“多学学人家小莉,她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那么干净整洁!”
“说你两句你就哭哭啼啼,你啥时候看见小明哭过?”
“人家小兰每周都去游泳,你可好,就知道睡懒觉!”
“小洁回回考试拿第一,你回回考试在班上垫底!”
“真丢人,你怎么老是被老师罚,我怎么没见小越被罚一回!”
……
当父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往往会恨铁不成钢,在羡慕别人家孩子的同时,他们就产生了“我家的孩子能不能也像人家那样”的想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妈妈为了激励孩子,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同龄的孩子相比较,然而把比较后的结果告诉孩子。殊不知,这种做法非但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促使其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反而会让孩子感到自卑、委屈,从而严重破坏亲子关系。
数学单元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了,一脸喜悦的刚刚回到家里,一踏进屋里,他就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昨天我们班数学单元考试,今天试卷发下来了,您猜我考了多少分?”
“猜不出来,你到底考了多少分?”妈妈问。
刚刚有几分得意地说:“82分,比上次单元考试的成绩高出10分呢。”
“哦,你知道邻居家的涵涵考了多少分吗?”妈妈又问。
“大概是90分吧。”刚刚满脸不高兴地回答。
妈妈似乎并没有察觉到孩子脸色的变化,接着说道:“你这次怎么又比她考得差呢?你还得努力追赶人家才行啊!”
“您凭什么说我没有努力呢?我这次考试成绩比上次提高了10分,老师都表扬我进步了,而您总是不满意,永远都不满意!”刚刚生气了,他提高嗓门冲着妈妈大声地喊起来。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我这么说也是为了你好。你看人家涵涵,每次都考得那么好,哪像你,时好时差,也不知道争气。”妈妈喋喋不休地说。
“我怎么不争气啦?您嫌我丢您的脸是不是?人家涵涵好,那就让她做您的女儿好啦,省得您总是唠叨。”说完,刚刚怒气冲冲地走进自己的房间,“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就知道分数、分数,您关心过我吗?您知道我内心的感受吗?我都烦死您啦!”就这样,母子间的争吵又开始了。
孩子在学习上有了进步,做妈妈的本应该好好地夸奖孩子一番,让孩子以自己的进步为荣,以后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可是,故事中的妈妈却一直无视这一点,她盲目地拿孩子跟别人相比,最后严重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感觉自己事事不如人,长此以往,必然会打消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母子之间的关系恶化。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一个人的心理成长过程中,和别人对比较往往具有两种重要的功能:第一是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认识自己的。第二是确立目标,每个人都是在与别人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如果老是拿孩子的缺点去与别人的优点进行对比,就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
因此,作为母亲,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欣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获得进步。即便孩子身上有缺点,我们也不要拿他们跟别人对比,而是要不断引导孩子“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这次跟上次比”。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不足之处,某方面不行,并不代表其他方面都不行。如果我们经常拿自己孩子的弱项与别的孩子的强项比较,就会使孩子失去自信。除此之外,孩子会认为,在我们的眼里,自己总是不如别人,我们似乎喜欢别的孩子更多一点,所以,他们会有意做出很多过激行为来吸引我们的注意,而我们则会更加认为自己的孩子顽劣叛逆,不值得疼爱,最后造成恶性循环,影响亲子关系。
这并非危言耸听。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总被母亲拿来跟别人比较的孩子,往往觉得别人才是好的,自己是差劲的、不被接受的、不被重视的、不被爱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仅很难接受自己,也很难有耐心去接纳别人,从而迷失前进的方向。他们常常会犯的错误有:把目标设为赢得竞争、超过别人,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想办法让别人犯错,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的失败和痛苦之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挑别人的毛病,等等。
印度思想大师奥修曾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是的,每一位妈妈都必须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教育环境等原因,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认知能力、生活经验、性格特点、学习方式等都是不同的。换句话说,孩子天生就有差别。所以,我们首先要承认这个差别,然后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去帮助孩子取得进步。只要孩子从我们这儿得到了认可、赞赏和鼓励,他们就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上一篇:陪伴孩子的时间永远不嫌多
下一篇:尊重孩子,让他为自己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