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相爱:都市男女的社会交往
工作再忙,婚姻大事还是要考虑的,怎么办呢?等吧,年纪越来越大了;相亲吧,害怕尴尬。艺人林熙蕾在相亲以后曾说过:“相亲是一件让人不舒服的事情。”她并不是排斥相亲这种恋爱的方式,而是受不了那种让人手足无措的陌生感。她说:“其实也不是对方不好,这种事不讲也就算了。大家出去玩,像朋友一样,说不定就会有感觉,但是事前说好了是相亲,心里总觉得怪怪的。如果安排去酒吧喝点东西也许会比较轻松;但是同样是吃饭,面对面地和介绍人坐在一起,完全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其实,相亲的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可以将其看做社会交往的一个过程。心理学提出,社会交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有四个阶段:零接触阶段、觉察阶段、表面接触阶段、共同关系阶段。这样一个发展,是双方从无关状态走向关系密切的过程。所以,如果真想去了解一个人,进而发展两个人的关系,我们从社会交往的阶段就可以看出,这不是短时间里可以完成的。恋爱,需要我们用真诚的态度去对待,彼此的相识相知也就成了恋爱的基础。
人们采用各种形式来打造恋爱的基础,相亲会就是其中之一。
在某些相亲会上,每逢发起日,从早上开始,就有很多家长和年轻的男女陆续登场了。因为举办方事先已经登记过参与者的个人情况,所以在会场里,男女双方各自的具体资料和择偶条件都已经收录在案,比如学历、年龄、容貌、职业和收入水平等。举办方会为前来相亲的人士准备一个非常浪漫的“相亲会”,双方的资料会写在卡片上,用绳子穿起来,摆成一个花的形状;有的还直接挂在卡通人物模型上,即使是没有找到意中人,也让人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尴尬。
相亲现场会分成60年代区、70年代区、80年代区和夕阳红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寻找。有条件差不多的,可以打电话约出来。在相亲会场的旁边,一般都会设立咖啡厅或者充满了浪漫气息的餐厅,男女双方可以在那里作进一步的了解……
还有一些年轻人自发组织的相亲会,更能玩出不同的花样,比如在地铁里举办临时的Party、发起登山比赛顺带相亲等等。
现代人很容易化解尴尬,与以前令人局促的相亲场面相比,现在的相亲反而更像是一种带着任务的娱乐——不是说相亲难吗,那我们就安排一场聚会;不是会紧张吗,那我们就来轻松地游戏……即使做不成眷侣,还可以做朋友。所以,一场相亲会结束以后,尽管没能促成婚姻,可是社交圈子却大了不少。
有些年轻人说,相亲是一件既经济又实惠的事情。婚姻找的是“搭伴过日子”的长期伴侣,没有人不想用最低的“成本”找到最好的一个。在相亲会上,男女的资料都很详尽,这就省去了许多搜寻资料的时间。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相亲是一种低成本的有效投资。
另外,如果把婚姻作为一种经济行为,“消费者”最害怕的就是信息不对称。尽管自由婚恋充满了浪漫的色彩,但是当爱情来临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被蒙蔽双眼。有时候尽管很用心地去挑选,可还是经常有人在相恋了一段时间以后才发现对方早已经有了妻室;有时候两个人的关系已经很好了,可是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对方的家庭却又突然出来干涉……
我们可能对爱情寄托了无限的希望,可是我们也常常因爱情而受伤。很多人安慰自己,即使可能受伤,但是只要能够轰轰烈烈地爱一次,再苦再痛也值得。可是,有时候生活就连这样一点小小的要求也不肯满足我们。
在大都市里,分工的不同导致人们在不同的行业里工作,大家在一起交流的机会本来就不多,能够跨越陌生感而成为眷侣的,就更是少数。当爱情变得可遇而不可求时,婚姻也就只能向外发展,也就只能打破自由恋爱的模式,通过朋友或者相亲会来摆脱单身。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间,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没有迟一步,恰好赶上了,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只有轻轻地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与合适的人相遇,太不容易。可是,如果真能相遇,我们怎么会在乎相遇的地点呢?如果相亲能够给我们带来那份来之不易的爱情,那么不管在相亲时有多么的尴尬和不安,都是值得的。
上一篇:“相”由心生:从言谈举止看他的性格
下一篇:“笨女人”吃香:智慧女人的“反向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