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一生做廉吏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离石)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
清代顺治至康熙年间,有一人叫于成龙,他虽然身居高位,生活却极其俭朴。据清史稿记载,他“日惟以粗粝蔬菜自给”,意思是:每天只吃粗粮素菜。为遏止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于成龙带头实行“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朴”。去天津的时候,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时他“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因而江南人民亲切地称他为“于青菜”。
有一年,他去福建,临上路时,特意嘱咐手下人说“买200斤萝卜放在船上。”他的下属不知有什么用,就问:“大人,您为什么买那么多萝卜呀?”
于成龙认真地说:“我们这一路要走好多天,咱们买些萝卜,可以在路上食用。萝卜多好,既便宜,又可入菜,还能生吃,一举多得。”
下属们听了后连连点头,议论说:“怪不得老百姓给大人您起了个‘于青菜’的外号呢!如果天下的官员都像您这样,那老百姓就有活路了!”
公元1682年,于成龙就任两江总督。两江总督所管辖的江苏、安徽、江西一带的众官员一听说后,匆忙开始准备沿途大张旗鼓地迎接于大人。有的官员打算新建驿站,有的还准备了当地的名贵物产,有的还花重金聘请名厨准备给于大人接风,更有甚者还准备了成箱的金银财宝。总之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切准备妥当后,大家开始翘首以盼,过了三天,没来;又等了五天,没来;又过了三天,还是不见于大人的影子。经过一番细细地打听后,他们终于得知了明确的消息,那就是于大人已经出发了。可是,人呢?
忽然,一天有人来报,说于大人已经到了总督府,大小官员们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原来,于成龙担心,如果一路大肆张扬他要来了,那么就会兴师动众。这样的话,不仅会惊动沿途的老百姓,而且会造成严重的浪费。所以,他想了想后,既没有通知沿途官府,也没有带大量的随从,就连夫人也没有带。只他一人,带着随身仆人,雇了一辆小毛驴车,就走马上任了。
一路上,他听说这些大小官员如此煞费苦心地准备迎接他,苦笑道:“果然不出我的预料!如果所有的官员上任,都要如此破费,那就真不得了!长此以往,天下难保太平啊!”于是他召集所属的全部官吏,痛心疾首地说:“我们做官员的,是为百姓服务的,而不是役使百姓满足我们自己的私欲的。这样做,你们难道良心上过得去?”那些为迎送之事胡作非为的官吏们听后都吓得头不敢抬,连连道歉,并表示悔过。
据载,当于成龙出任两江总督后,南京布价骤然上涨,“金陵阖城尽换布衣。即婚嫁无敢用音乐,士大夫减驱从,毁丹亚,至有惊恐喘卧不能出户者……奸人猾胥各拿妻鸟兽窜”。卒后居室中只看到“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无长物”。总督衙门的官吏在严格的约束下,“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
公元1684年,于成龙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死时因为没有家眷在身旁,丧事全是由他的下属操办的。清理个人财物时,他私人财物少得令人难以置信。他只有旧箱一只(箱中仅有一件旧衣、一双鞋子),洗漱用具一套、储米缸一个(内有不多的粗米)、盐少许、书籍。权力极大的两江总督于成龙,竟没有钱财积蓄。
于成龙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
妙语点睛
于成龙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按察使、布政使)、督抚大员,所到之处,皆有政声。尤其是他始终清廉自守,多行善政,因此深得士民爱戴。康熙帝破例亲为其撰写碑文,雍正皇帝还称赞他为“天下廉吏第一”,追赐谥号“清端”。生前受到百姓的爱戴,死后得到两位皇帝的嘉许,这是对他廉洁刻苦一生的表彰。
警世良言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张文节
上一篇:助人为乐,爱满天下
下一篇:冯玉祥崇尚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