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仲冬观牡丹花于城西人家》咏牡丹诗鉴赏
徐渭
名园已得艳春朝,又向寒冬发数条,
昨夜催妆谁遣误,明朝飞雪苦非遥,
终持粉面娇罗绮,故向梅花伴寂寥,
白发红颜能几日,纷纷蝴蝶过西桥。
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一枝仲冬开放,不畏苦寒,愿与寒梅为伴的奇特的牡丹花,寄寓了诗人刚直不屈的个性。
诗的前四句写仲冬牡丹的不畏苦寒。首联第一句“名园已得艳春朝”,写牡丹花曾占名园,已争艳于春朝。牡丹花花大、型美、色艳、香郁,雍容华贵,素称“国色天香”、“富贵花主”,所以皇子王孙、名门显宦多植之于花苑名园。仲春时节,姹紫艳红,竞相开放,五彩缤纷,灿若云霞。诗人在其《牡丹赋》中也曾描摹牡丹花占“名园”、“艳春朝”的盛况:“尔其月陂隄上,长寿街东,张家园林,汾阳宅中,当春光之既和,蔼亭榭之载营”、“尔则粉承日华,朱含雾雨,群芾如翔,交柯如拒,”“百蕊千芽,照耀朱霞”。首联第二句“又向寒冬发数条”,写仲冬牡丹花之奇特。牡丹花本是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开放,可是这棵牡丹却奇了,正当仲冬时节,寒风凛冽,却花发数枝。第二联“昨夜催妆谁遣误,明朝飞雪苦非遥”,写仲冬牡丹不畏苦寒,敢于迎雪开放。诗句说,哪个司花之神错认时节,误遣牡丹,数九寒冬,催妆上路,凌晨开放,明朝大雪纷飞,苦寒在即。这里诗人采用了拟人手法,借“遣误”,写出了仲冬牡丹的不畏苦寒。
诗的后四句写仲冬牡丹甘与梅花为伴。第三联“终持粉面娇罗绮,故向梅花伴寂寥”,是说仲冬牡丹终竟以粉面罗绮娇贵之体,特意与梅花为伴,凌霜斗雪,免其寂寥。梅花为“岁寒三友”之一,隆冬时节,傲雪开放,可谓孤标高举,刚直不屈。而仲冬牡丹虽有粉面之嫩,罗绮之娇,却也孤禀特立,敢于迎朔风,斗飞雪,与梅花结伴。这一联的“终”、“故”二字用得好。“终”者,终竟,言其决心;“故”者,特意,言其特立。尾联“白发红颜能几日,纷纷蝴蝶过西桥”,诗人以拟人手法,说仲冬牡丹今朝红颜,粉面罗绮,转夕白发,叶枯花萎,在冰雪紧逼之下,娇艳鲜美之日无几,所以蝴蝶纷纷奔趋而去。这最后两句,诗人似有叹婉之意,然而更多的却是赞其刚烈的精神。虽耗尽丽质,却也秉天地之正气,得百卉之先,引得群蝶奔趋飞舞。
这首律诗盛赞仲冬牡丹不畏苦寒,与梅花结伴,迎雪开放的孤标特立的精神,是寄寓着诗人耿直不屈的性格的。诗人是一位为俗世所不容的奇人奇才,所以他之爱牡丹,并非俗人之爱牡丹。俗人爱牡丹的富贵华艳,他爱牡丹的高雅超逸。所以这枝仲冬开花的牡丹有着他更多的精神寄托,可以说它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在一幅送人的牡丹图(《某君生朝抹牡丹为寿》)上曾题过这样的诗:“道德固为长久物,崇高亦是圣贤嘉,莫言白首疏狂客,也貌朱阑富贵花”。诗人既为“白首疏狂客”,为何也以世俗所谓“朱阑富贵花”自比呢?就是在诗人看来,牡丹花寄寓着“道德”、“崇高”,这“道德”、“崇高”,就是其高雅不俗,孤标特立。诗人在另一首题画诗《题画水墨牡丹》中又写道:“五十八年贫贱身,何曾妄念洛阳春;不然岂少胭脂在,富贵花将墨写神”。这里诗人又以牡丹自比,但并不想去洛阳的府第名园中占尽春光,而是扔掉胭脂,以水墨画牡丹,写其孤标特立、耿直不屈的精神。诗人在另一幅《墨牡丹》画上的题字说得更为明白:“牡丹为富贵花主,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钩染烘托见长。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生意,终不是此花真面目。盖余本窭人,性与梅竹宜,至荣华富丽,风若马牛,宜弗相似也”。诗人画牡丹以泼墨为之,就是因为他是“窭人”,性格“与梅竹宜”,所以去其“荣华富丽”,独显其耿直孤直。诗人在《仲冬观牡丹花于城西人家》这首诗中,之所以盛赞这枝“又向寒冬发数条”、“明朝飞雪苦非遥”、“故向梅花伴寂寥”的牡丹花,其原因也正在此。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拟人的手法。“昨夜催妆谁遣误”、“终持粉面娇罗绮”、“白发红颜能几日”等诗句均为拟人。以人写花,以花写人,相得益彰,情趣盎然。既突出了仲冬牡丹的形象,又传达出了诗人的诗情。
语言的浅显自然,诗情的纯真鲜美,也是这首诗的特色。徐渭诗歌的语言毫不雕饰,纯朴自然,有时虽显得粗疏一些,但“乱头粗服,不掩国色”,诗中流露着纯美的真情。正如王思任在《徐文长先生佚稿序》中所说:“读其文似厌薄王侯之鲭,独存蔬笋之味”。
上一篇:徐渭《闻人赏给事园白牡丹三首(选一)》咏牡丹诗赏析
下一篇:李昌祺《山中见牡丹》咏牡丹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