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白山茶》咏山茶花诗鉴赏
瞿佑
消尽林端万点霞,丛丛绿叶衬瑶华。
宝珠买断春前景,宫粉妆成雪里花。
余子竟传丹灶术,此身甘傍玉川家。
江头梅树无颜色,何况溪边瑞草芽。
写咏物诗,古人认为最好是“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篇》)。意思是要把事物对象的基本特征描绘出来,并尽可能的宛转生动,同时又要表达出作者对所描绘事物的强烈感情。瞿佑《白山茶》就是这样一首诗。
首联正面描写了白山茶。傍晚时刻,当万点霞光消失在茶林尽头的时候,你看那光洁如玉的山茶花,在丛丛绿叶的衬托下,抹上了一层太阳的余辉,该是多么诱人的景象啊。瑶华喻山茶花,绿叶和瑶华,两相对照,相得益彰,色彩强烈,给人以深刻印象。
次联是对白山茶的进一步描绘。“宝珠买断春前景”,娇美的山茶花,可以从深秋开到早春,好象是用“宫粉”妆扮成的“雪里花”。用光洁如玉和洁白如雪比喻白山茶花,增加了山茶形象的鲜明性。同时又用“宝珠”、“宫粉”加以渲染,更给形象增添了娇美、名贵的色彩。绿叶的衬托和霞光的点缀,使白山茶形象愈加丰满了。
第三联用典。诗人不屑于道士炼丹以求长生不老之类的“丹灶术”,而心甘情愿地步一生爱茶成癖玉川子之后尘。唐代诗人卢仝自号玉川子,他写了一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诗中写了七碗茶,一碗比一碗神奇:“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瞿佑在诗中对照着用了以上两个典故,用意是很明显的。白山茶给人以美的享受,象一碗神奇的茶,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它比虚无缥渺的道士炼丹更为吸引人。因此,在尾联中,诗人写道,即使是开在百花之前,一向被赞为“独占春色”的梅花,相比之下也“无颜色”了,至于溪边瑞草就更不在话下。
这是一首通篇赞美山茶花的诗,虽不是名作,但也很有一些特色。有比喻,有夸张,有景又有情,笔法自如,几经转折,诗人那种对白山茶的一片情怀,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了。
上一篇:贯休《山茶花》咏山茶花诗赏析
下一篇:李东阳《山茶花》咏山茶花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