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花落花惜花·落花》咏杂花落花惜花诗鉴赏
严恽
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全唐诗仅存严恽《落花》一诗。据《全唐诗话》卷五所载皮日休《伤严子重序》云:皮氏早年看到他的《落花》诗,企慕不已,“讽诵未尝怠”。后闻其“以疾亡於所居”,极度哀恸,哭而作诗悼念。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就博得赞誉,而上述以诗交友的佳话亦流传至今。
《落花》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曲春归花落的挽歌。
首句“春光冉冉归何处”,写惜春。“冉冉”,不仅形容春光渐渐辞去,且寓有不知不觉之意。对於春天,人们是多么向往啊! 它既是四时之首,又是大地转暖,万物争荣,百花盛开的季节。古往今来,历代的骚人墨客不知写下多少咏春的华章:呼唤春的来临,感伤春的归去。由於鲜花与春天总是联系在一起,诗中作者便从落花想到了春归,由惜春进而怜惜落花。所以诗的首句借惜春而实写惜花。
次句写赏花。开头一个“更”字,不但紧承上文,而且诗意递进引深。诗人面对落花,愈怜惜,愈觉得花珍贵,就愈要观赏,于是诗中出现了一位伤春赏花者的形象,这形象无疑是诗人自己。他一会儿凝神注目残花,观赏不已;一会儿又举杯邀花,畅怀痛饮。其实,他哪里是在悠闲赏花,分明是怀着依恋之情同落花告别;他哪里又在饮酒,分明是借酒浇愁。就这样,通过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孤独凄凉的心怀。由“花前把一杯”,不禁令人联想到李白的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当年蔑视权贵,与时不合,致使他孤高自傲,举目无亲,以花为侣;而严恽举士不第,有碍于时,更促成了一生萧条,孤身只影,与花相依。不难看出,这两位诗人的遭遇和心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乃全诗“诗眼”。这两句写问花,包含着作者的无限情思。清人毛先舒云:“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转引自王又华《古今词论》)这两句正是如此:“尽日”,言其时间之久,表明诗人对花之情深,为第一层意思;因情深而问花,找个发泄的对象,这对象已幻化为花,或曰花幻化成人,于是诗人对着落花痴情地发问,为第二层意思;不料花儿缄默不语,是不理解他的问话,还是有意不答,令人颇为纳闷,为第三层意思;落花非但不语,且迳自开放、零落,似乎不关人意,诗人满腹的情思最终报以冷漠,这怎能不倍感伤心?为第四层意思。就这样,层层开掘,愈掘愈深。诗人通过客观事物的反应来衬托和表达主观感受,从而巧妙地抒发了深沉的感情,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人这样一层层表露感情,绝非刻意雕琢,而是通过非常浅显、通俗的语言,逐渐展示出来的,因此显得自然浑成,有如天籁,令人不能不击节赞赏!这两个名句,后代文人不断传诵,竞相模仿。北宋欧阳修(一作南唐冯延巳)《蝶恋花》词有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清代张宗橚所辑《词林纪事》认为:“‘泪眼’二句,似本唐严恽诗”,此说确系事实。
综上所述,《落花》一诗,作者以清秀的笔触、奇妙的构思,通过歌咏落花,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孤独凄苦、伤春惜花的思想感情。全诗情思绵邈,意境深远,二者浑然一体,给人以高度的艺术美感。
上一篇:杜甫《花底》咏杂花落花惜花诗赏析
下一篇:施肩吾《惜花》咏杂花落花惜花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