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辨菽麦》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不辨菽麦:bù biàn shū mài
词源: 《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 不能辨菽麦。”
词由: 春秋时代, 晋国上层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栾书、中行偃等人对晋厉公偏信胥童, 大为不满。为了夺权, 他们首先杀了胥童, 随即又把晋厉公杀了, 另立晋襄公的曾孙周子为国君。周子时年仅十四岁, 朝廷大权实际上落在栾书和中行偃的手里。他们为了遮人耳目, 就大肆宣扬周子特别聪明能干, 并且说:”周子虽有哥哥, 但是十分愚笨, 连豆子和麦子也分不清, 所以不能当国君。”以此来证明他们立周子为国君是无可非议的。词义: 分辨不清豆子和麦子。菽:豆。形容愚昧无知。现也用来指脱离生产实践, 缺乏实际知识。
书证:章炳麟《论读经有利而无弊》:“苟有是非之心,不至如不辨菽麦之童昏,读之无有不知抉择者。”郭沫若《银杏》:“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
上一篇:成语《不识一丁》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下一篇:成语《东海扬尘》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