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形骸之外》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形骸之外:xíng hái zhī wài
词源: 《庄子·德充符》:“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 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 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 不亦过乎?”
词由: 春秋时, 郑子产和申徒嘉同时拜楚国的贤士伯昏无人为师。一天, 他们两个人谈起来。子产对申徒嘉说:“我出去做官了, 你就不要做官; 如果你先出去了呢,我也不再去做官。”第二天, 子产又说了一遍。申徒嘉不同意他这样说, 认为他这样做是过分了。子产说:一个人应当有知己之明。申嘉徒说:“我跟着老师学习已有十九年了,并没有知道我是一个秃头。你现在和我在一起学习老师的学识,内在的要求是一致的;然而你要从我这里取得的,不过是外在的表象。你不是太过分了吗?”
词义:人外在的肉体形貌。形骸:身体;之外:意思是表现在外面,一看就看出来。指身体表现出来的种种动作、行为。
书证: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夫人之相示,府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上一篇:成语《当头棒喝》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下一篇:成语《待价而沽》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