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知半解》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一知半解:yī zhī bàn jiě
词源: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唐宋诗醇·论苏轼诗》:“洵乎独立千古,非一代一人之诗也;而陈师道顾谓其初学刘禹锡,晚学李太白,毋乃一知半解耶?”
词由:宋朝诗人陈师道称赞苏东坡的诗,初学刘禹锡,后学李太白。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御定《诗醇》却不同意这种说法。《诗醇》在评论苏轼的诗时写道:“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诗真是独立千古,不能当作一个时代一个人的诗来看。宋代人陈师道认为苏轼的诗开始学刘禹锡,晚期学李太白,这是对苏轼的诗并不十分了解的说法。”
词义:原指不十分了解苏轼的诗。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书证:叶圣陶《倪焕之》:“他自以为到过东洋,看别人家总是一知半解,不及他;土劣的可恶大概就在这等地方。”老舍《四世同堂》:“敢在专家面前拿出自己的一知半解的人不是皇帝,便是比皇帝也许更胡涂的傻蛋。”郭沫若《歧路》:“一知半解的评论,媒婆根性的翻译,这是什么!”鲁迅《致陶亢德》信:“学日本文要能够看小说,且非一知半解,所需的时间和力气,我觉得并不亚于学一种欧州文字,然而欧州有大量作品。”
上一篇:成语《一朝之忿》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下一篇:成语《一败涂地》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