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心不在焉》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心不在焉:xīn bù zài yān
词源:《礼记·大学》:“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心者有所忿怒, 则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 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 则不得其正; 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 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 在正其心。”
词由: 曾子说:“要修养身性, 首先心要正, 因为身子的主脑是心。在用心的时候, 偏于发怒方面, 那心就为怒所累, 不能正了; 偏于害怕方面, 那心就为害怕所累, 不能正了, 偏于快乐, 偏于忧愁, 都不能正。身子虽在这里, 心已向别处去了, 两眼看着就看不到什么, 两耳虽听就听不到什么, 嘴里吃着也不知是什么味道。色、声、味最容易识得, 而心不在就不能辨别, 那抽象的礼义, 心不在就更难辨别了。所以说, 要修身, 必须要正心。
词义。谓思想不集中。心: 思想,意念; 焉: 文言虚词, 相当于“于此”。形容人虽在这里, 思想却不在这里, 开了小差了。
书证: 柔石《二月》六:“讲话时做腔作势, 而又带着心不在焉的样子,这似乎都是纨袴子弟的特征, 普遍而一律的。”老舍《四世同堂》八十:“在瑞宣心不在焉的时节, 猛然看见她, 他仿佛不大认识他了。”
上一篇:成语《得胜回朝》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下一篇:成语《心有灵犀一点通》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