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求仁得仁》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求仁得仁:qiú rén dé rén
词源: 《论语·述而》:“(子贡)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 又何怨?’”
词由: 春秋时, 卫君灵公把儿子蒯聩驱逐出卫国。后来,卫灵公死了,国人就立蒯聩的儿子名辄的当了国君, 称卫出公。那时, 蒯聩逃亡在晋国,听到这个喜讯马上回卫国,谁知他儿子辄竟去拦阻他, 生怕父亲抢去国君的宝座。当时,孔子正在卫国, 他学生冉有、子贡都想听听夫子对这件事的看法。子贡问夫子道:“古时伯夷、叔齐兄弟两人,为了继承王位问题彼此推让, 最后各自逃跑了, 这是些怎样的人呢?” 孔子说:“这是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两个人,各自有没有怨恨呀?”孔子又说:“他们都想一心一意求仁德的, 后来都得到了仁德, 还有什么怨恨啊!”子贡他们听后, 出去告诉别人道:“夫子不是帮助卫出公的人!”
词义: 想求仁德, 便得到了仁德。比喻理想、愿望实现了。
书证: 晋·阮嗣宗(籍)《咏怀》诗之六:“求仁自得仁, 岂复叹咨嗟。”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真人俯思良久, 顾罗生笑曰:‘君所谓求仁得仁,亦复何怨?老夫耄矣, 不能驱役鬼神, 预人家儿女事。”
上一篇:成语《水火之中》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下一篇:成语《汗牛充栋》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