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bǎi zú zhī chóng , sǐ ér bù jiāng
词源: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故语曰:‘百足之虫, 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词由: 三国时候, 魏国建立以后,急需巩固其统治地位, 当时有不少大臣出谋划策。有个叫曹冏的人,写了一篇《六代论》呈给魏王.他在这篇文章中引譬设喻, 劝告魏王要大力重用亲信, 培植势力, 网罗人才, 以便应付紧急变化。他说: 泉源枯竭, 水流就会干涸, 树根腐烂, 树叶就要干枯; 枝叶茂盛, 是靠树根提供水分和养料的, 百足虫直到死亡以后还不会倒下, 原因就在于支持他的力量很多。
词义:百足虫即使死了也不会仆倒。百足: 虫名, 又名马陆或马蚿, 是一种多足昆虫。僵: 仆, 倒; 一说僵硬。后多作贬义用, 用以比喻某人、某家族、某集团虽已窘困败落, 但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残留着相当的势力和影响。
书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十二·马陆释名》:“ (陶)弘景曰:此虫甚多足, 寸断之, 亦便寸行。故鲁连子云: ‘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云:‘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 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 到底气象不同。”
上一篇:成语《登峰造极》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下一篇:成语《目无全牛》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