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听而不闻》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听而不闻:tīng ér bù wén
词源:《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词由:有一次,孔子与学生讨论正心修身的问题。有个学生问道:“老师,为什么修身必须先正心呢?”孔子说:“因为身子的主脑是心,如果当用心的时候,有偏于发怒的方面,那心就为怒所累,不能正了;有偏于害怕方面,那心就为害怕所累,不能正了;有偏于快乐方面,那心就为快乐所累,不能正了;有偏于忧愁方面,那心就为忧愁所累,不能正了;心的用既已不正,心的本体哪里会正呢?”接着,孔子进一步阐述了正心与修身的关系。他说:“心既不正,这身子虽在此,那心已向别处去了。所以虽有两眼看着,而颜色怎样,却不见得;两耳虽听着,而声音怎样,却不闻得;口虽吃着,而滋味怎样,却不辨得。色声味三项,是最容易考察的事物,而心不在,尚且不能够辨别; 那最精细的义理, 当然也不能辨别了。所以, 求修身的人, 岂可不先求正心吗?”
词义: 耳朵听着但心思不在听。形容不放在心上。
书证: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就只再芳姐姐一心只想学课,只怕是听而不闻。”
上一篇:成语《含沙射影》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下一篇:成语《吹毛求疵》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