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附》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pí zhī bù cún 。 máo jiāng ān fù
词源: 《左传·僖公十四年》:“虢射曰:‘皮之不存, 毛将安傅(附)。’”
词由: 春秋时代, 晋公子夷吾流亡秦国。为了争夺王位, 夷吾曾请求秦国支持他, 并答允事成之后割黄河以南五个城池作报酬。可夷吾当了国君 (即晋惠公) 后没有履行诺言。不久, 晋国的农业歉收, 晋惠公便向秦国借粮, 秦王还是慷慨地满足了晋国的请求。一年以后, 秦国也发生了灾荒, 秦王派人向晋国求援。晋大夫庆郑主张卖给秦国,认为不讲信义不行。可晋惠公夷吾也不大乐意, 另一个大夫虢射还竭力支持晋惠公, 说什么先前没有割城与秦, 秦已怀恨在心。如今即使答应了售粮与秦, 秦国对晋国的仇恨也很难消除, 不如干脆算了。他还打了个比喻说: 既然皮肤都不存在了, 毛又依附在什么地方呢?
词义: 皮没有了, 毛长在哪里?安: 哪里。附: 依附, 引申为“生长”。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也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书证: 汉·刘向《新序》:“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宋·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 “今云欲预九锡之庆,乃甘心促寿愈疾以从之, 所谓皮之不存, 毛将安傅, 岂不愚惑之甚哉!”
上一篇:成语《白驹过隙》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下一篇:成语《皮里春秋》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