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酒酣耳热》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酒酣耳热:jiǔ hān ěr rè
词源: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昔日游处, 行则连舆, 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每至觞酌流行, 丝竹并奏, 酒酣耳热, 仰而赋诗。当此之时, 忽然不自知乐也。”
词由: 公元218年, 曹丕写了封信给吴质, 表达对旧日情谊的怀念。曹丕和吴质、徐干、应玚、刘桢、陈琳、阮瑀、王粲等人在少年时经常在一起欢宴赋诗, 游玩作乐。在其他六个人都死去的时候, 曹丕写信给吴质叙旧, 表示怀念。曹丕在信中说: “当我们两个人和他们几个人在邺都的时候, 一块儿出去游玩, 居住在一块, 出去时车辆相连, 休息时坐席相接, 一刻儿也没有分离过。我们经常是在宴会上互相劝酒, 传杯送盏, 弹奏着管弦乐器, 吃酒是吃得多么高兴啊, 高兴得仰起头来歌唱作诗。当时是沉醉在欢乐之中, 而没有体验这就是欢乐, 可现在我极为伤心的是, 他们几个已上了死人的名单了。
词义: 酒喝得痛快的时候连耳朵都热了起来。酣: 尽兴, 畅快。形容喝酒喝得正高兴,酒兴正浓的时候。
书证:清·张潮《虞初新志·王翠翘传》: “酒酣耳热, 攘袂持杯。”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每常只‘自以永乐篡位之后,明朝就不成个天下!’ 每到酒酣耳热,更要发这一种议论。”
上一篇:成语《通功易事》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下一篇:成语《采葑采菲》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