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狼吞虎咽》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狼吞虎咽:láng tūn hǔ yàn
词源: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五回:“阮家三兄弟让吴用吃好了几块,便吃不得了,那三个狼餐虎食,吃了一回。”
词由:晁盖得了刘唐的报信,决定截取梁中书送给蔡京的寿礼生辰纲,但觉得人力不够,便由吴用到石碣村约阮家三兄弟即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入伙,来取这不义之财。吴用到了石碣村,先后找着了阮家三兄弟。阮家三兄弟就请吴用吃酒。他们敬重吴用,也很亲密,吃起来不受拘束,所以吴用吃了几块牛肉就不吃了,阮家三兄弟则大吃特吃。
词义:吃东西就象狼、虎那样吃的样子。形容吃东西又急又猛的样子。亦作“狼餐虎咽”。
书证:清·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二回:“迎着里面灯光,仔细观看,只看那大小群妖,一个个狼餐虎咽,正都吃东西哩。”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不上一刻功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五回:“走了这半日,肚子饥馁,狼吞虎咽吃了一回。”高士其《漫谈粗粮和细粮》:“有许多人吃东西时狼吞虎咽,不经过嘴嚼,没有发挥唾液的消化作用就吞下去了。”冰心《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大地狼吞虎咽地吃饱了,擦一擦流油的嘴角和脸上的汗珠,站了起来”。焦祖尧《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他吃饭狼吞虎咽,速度太快,不容易消化。”
上一篇:成语《狗尾续貂》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下一篇:成语《生荣死哀》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