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草行露宿》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草行露宿:cǎo xíng lù sù
词源:《晋书·谢玄传》:“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词由:公元383年秦王苻坚以百万大军进攻东晋,东晋的谢石、谢玄带领八万军队抵敌,两军对峙在淝水两岸。谢石、谢玄对秦军提出一个要求:请后退一步,好让晋军渡河和秦军决战。苻坚想利用晋军渡河之际出击,一举消灭晋军,便同意后撤了。那知一声令下,谢玄派去的奸细便在后军大叫:秦兵败了。于是全军动乱,不可收拾,晋军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野,苻融阵亡,苻坚中伤,不顾命地逃跑,听到风吹的声音,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秦军败得真惨,不择路逃跑,在露天里住宿,而且又饥又寒,百万大军十个中死掉的有七八个。
词义:在野草丛中行走,在露天里住宿。形容途中艰苦,旅途的紧急。
书证:《资治通鉴·晋纪》:“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回,号呼靡及。”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穆公使公孙枝率车百乘,押送晋君至秦。虢射、韩简、梁繇靡、家仆徒、郤步扬、郭偃、郤乞等, 皆披发垢面, 草行露宿相随, 如奔丧之状。”
上一篇:成语《芹献》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下一篇:成语《莼羹鲈脍》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