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追亡逐北》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追亡逐北:zhuī wáng zhú běi
词源:汉·贾谊《过秦论》(上):“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词由:春秋时秦国的秦孝公,大胆采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这使其它诸侯十分恐惧。于是他们被迫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敌秦国。当时,他们的军队十倍于秦国,力量不小,声势很大,给秦国的扩张颇有威胁。但这些侯国由于地理位置、实力大有不同,抗秦的态度因而也不一致。一旦攻秦,有的坚决,有的观望,结果失利了,合从的策略瓦解了,有的诸侯国争着贿赂、投靠了强秦。这样一来,秦国完全可以放手各个击破。秦军趁势出击,追逐败兵,杀死了百万各国凑合的兵将,占有了很多土地,直至统一了天下。
词义:追逐败逃的敌人。追、逐:追赶。亡、北:败逃。亦作“追奔逐北”。
书证:汉·李陵《答苏武书》:“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师。”《史记·田单列传》:“燕军犹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三国志·魏书·田畴传》:“单于身自临阵,太祖与交战,遂大斩获,追奔逐北,至柳城,军还入塞。”
上一篇:成语《远交近攻》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下一篇:成语《逐鹿中原》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