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隐恶扬善》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隐恶扬善:yǐn è yáng shàn
词源:《礼记·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
词由:有人问孔子:“怎样的人才算上聪明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君舜,可以算得上聪明人。”那人又问:“舜的聪明表现在哪里呢?”孔子说:“天下的事理,无穷无尽,一个人的知识,却是极其有限的。愚笨且刚愎自用,这种人自然算不得聪明。那舜虽然天资过人,遇事却极为虚心,必定诚恳地请教他人。回答的虽然极为肤浅,但总要潜心审察。假使得到的回答不合法度,不在道理,也即恶言,他就将恶言隐藏起来,不轻易宣扬出去。假使得到的回答合乎法度,言之在理,他就极力赞扬,传播开去,使人们效法。请教时,听到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而都合乎道理,他就审察二者之间最合法度的道理,向人民宣传。这就是古人所称道的以合乎天下的道理为聪明。舜能够做到这样,自古至今,有谁能比得上他呢?”
词义:把恶言隐匿起来,把善言宣扬开去。隐:隐藏、隐匿;扬:宣扬,传播。后指隐瞒他人的劣迹,宣传他人的好处。
书证: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六十三·中庸(第十章)》:“好察迩言,隐恶扬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三回:“他和你是同僚官,虽有些过失,你可隐恶而扬善。”
上一篇:成语《陈陈相因》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下一篇:成语《雄才大略》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