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举棋不定》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举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g
词源:“《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奕者举棋不定, 不胜其耦。”
词由:公元559年, 卫献公因骄横粗暴被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用军事政变的手段推翻下台, 他只得带着母亲和弟弟等一帮人逃到齐国, 过着流亡生活。驱逐了卫献公后, 孙文子和宁惠子把持着卫国的朝政,并新立了傀儡——公孙剽。当宁惠子病死前, 他后悔驱逐卫献公的行动, 对其子说:“诸侯史册上都记载着‘孙林父、宁殖出其君’真是终身的大辱。你把献公接回来, 才洗掉这个耻辱。”其子答应办到这件事……卫献公在晋景公的帮助下,得到夷仪这块地方, 于是便派子鲜与宁悼子 (宁惠子之子) 联系, 开展了复国活动。子鲜许诺了宁悼子的条件: 献公复国后, 只管宗庙、祭祀等事, 国政全由宁氏处理。此事引起不少大夫的反对。大夫大叔仪劝告宁氏说: “做事应该前后一贯, 你们宁家一会儿参与驱逐国君, 一会儿又要把国君接回来, 比摆弄棋子都不如。棋手举棋不定就要失败, 你们这样轻率地对待国君的废主, 一定免不掉灭族之祸!”可是宁悼子一心要独揽大权, 以 ‘先父遗命’ 为借口, 不听劝告。他灭了孙氏, 杀掉新国君公孙剽, 迎回了献公。结果卫献公借大夫公孙免馀的手除掉了宁悼子, 消灭了宁氏势力。
词义: 著棋下子犹豫不决, 拿不定主意。比喻遇事没有决断。
书证: 唐·刘肃 《大唐新语·卷十二·酷忍》: “ (太子) 承乾既废,立高宗为太子, 又欲立(吴王)恪。长孙无忌谏日:‘晋王仁厚, 宋文之良主也。且举棋不定, 前哲所戒。储位至重, 岂宜数易?’”
上一篇:成语《举案齐眉》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下一篇:成语《举足轻重》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