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百折不挠》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百折不挠:bǎi zhé bù náo
词源: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词由:从前有个名叫桥玄的人,为人正直,性格刚强。有一天,他生病在家,卧床不起。一伙强盗手执大刀,捆绑着他的儿子走进来,对着桥玄吼道:“赶快拿出钱来,不然我就当着你的面,把你儿子劈成两段。”面对强盗的威胁,桥玄毫不屈服。过了一会儿,当时武官阳球得到消息,带领一队官兵赶到桥家。阳球因怕强盗杀害桥玄的儿子,不敢下手。桥玄见此情形,大声喊道:“赶快捉拿强盗,难道怕伤我的儿子的性命就放走坏人吗?”阳球听了,奋力上前捉拿强盗。可官兵尚未近身,桥玄儿子就被强盗杀害了。桥玄这种在盗贼威逼下不屈服的精神为后人所称道。后来蔡邕在《太尉桥玄碑》中写道:“桥玄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词义:不管经受多少挫折,也决不屈服。折:挫折;挠:弯曲。形容意志坚强。亦作“百折不回”。
书证: 清·姚莹 《复杨君论诗文书》:“耿耿自矢, 百折不回。” 老舍《青年作家应有的修养》:“我们应该是拥护真理, 从斗争中寻求真理的百折不挠的战士, 以文艺作品鼓动人民的革命斗争的热情, 而不是为个人的名利, 仗着一些技巧, 写些可有可无的东西。”黎汝清 《万山红遍》:“郝大成百折不挠, 具有不找到这条道路死不瞑目的决心,……”
上一篇:成语《白虹贯日》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下一篇:成语《相得益彰》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