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言过其实》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言过其实:yán guò qí shí
词源:《三国志·蜀志·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言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词由:三国时,蜀国的参军马谡,从小熟读兵书,遇事很有见地,深得诸葛亮的器重。可是,先帝刘备死对他另有看法。他在白帝城临死时,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论夸张而超过了实际才能,千万不要重用他。”诸葛亮听了,却不以为然。有时候,他跟马谡说起用兵打仗的事,从白天一直能聊到黑夜。公元二二八年,诸葛亮亲自带兵去攻打祁山,派马谡做主将带领两万多人马去守要塞街亭。万万没有料到,马谡竟专断独行,不听副将王平劝告,将军队驻扎在不利于作战的山顶上,结果被司马懿的魏兵团团围住,遭到惨败。街亭一丢,诸葛亮只好罢兵撤回汉中。为严肃军纪,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并自责道:我不及先帝(刘备)知人之明。
词义: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实:实际。后多指说话夸大,不合实际。
书证: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言过其实,你好知道他们各人要摆各人的架子。”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怎么外官这们利害,咱们在京里看御史们的折子,总觉言过其实,若象这样,还有天日吗?”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那时的事,我以为即使在《阿Q正传》中再给添上一混成旅和八尊山炮,也不至于‘言过其实’罢。”
上一篇:成语《见怪不怪》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下一篇:成语《讳疾忌医》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