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魑魅魍魉》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iǎng
词源:《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词由:公元前606年,楚国出兵侵犯郑国,到了雒这个地方,就把军队驻扎在东周王朝的边境上。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王就问他关于鼎的情况,大小如何,轻重又怎样。王孙满问答得干脆得很:“作为一个君主,不在于有没有鼎,而在于有没有德。从前夏禹之所以铸鼎作为帝王的象征,乃是为了使老百姓知道敬奉神明。所以老百姓到深山密林里去,就不会遭到祸害。老百姓遇不到妖魔鬼怪,那是老天爷的保佑啊。现在周朝虽然衰弱,但天命没有改,你就不要问鼎的情况了。”
词义:古代传说中的鬼怪。魑魅:迷信传说中的山神、鬼怪;魍魉:传说山川中的精怪。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书证:汉·张衡《西京赋》:“禁御不若,以知神奸,螭魅魍魉,莫能逢旃”。《三国志·吴·诸葛恪传》:“藜蓧稂莠,化为善草,魑魅魍魉,更成虎士。”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七回:“八戒道: ‘哥呀,这个所在,岂是住场?满山多虎豹狼虫,遍地有魑魅魍魉。”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三回:“虽说轰轰烈烈,原不寂寞,但只是把一个累代家有藏书,门无杂宾之家,弄成魑魅魍魉塞门填户,牛溲马勃兼收并蓄了。”邹韬奋《患难余生记·进步文化的遭难》:如今把事实指出愈使魑魅魍魉无所遁形于光天化日之下了!”
上一篇:成语《髀里肉生》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下一篇:成语《鸡鸣狗盗》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