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心之官则思》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心之官则思:xīn zhī guān zé sī
词源:《孟子·告子上》:“曰:‘耳目之官不思, 而蔽于物, 物交物, 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 思则得之, 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以与我者, 先立乎其大者, 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词由: 公都子问孟子:“都是一样的人, 为什么有的人是品德高尚的,有的人见闻浅薄呢?”孟子回答说:“人的体身可分大体、小体,心志为大体, 耳目为小体。在大体上下功夫的, 就成大人,在小体上做功夫的, 就是小人。”公都子又问:“为什么从大体和从小体就有这样的区别呢?”孟子说:“耳是管听的, 目是管看的, 没有思索力,就往往为外界事物所蒙蔽; 至于心呢, 却专管辨别外界事物, 肯思索就能提高自己的修养生性, 不肯思索自然不能有这样的效果。我们的人所以有耳目和心, 就是要用心所思索的, 来管用耳目听得的, 就有可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了。”
词义:脑筋的功能就是思维。心: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和思想、感情都说成心;官:官能,作用。
书证:毛泽东《学习和时局》:“所谓开动机器,就是说,要善于使用思想器官。……列宁斯大林经常劝人要善于思索,我们也要这样劝人。脑筋这个机器的作用,是专门思想的。孟子说:‘心之官则思’。他对脑筋的作用下了正确的定义。凡事应该用脑筋好好想一想。”
上一篇:成语《待人接物》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下一篇:成语《志得意满》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