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的解释|勇的意思|“勇”字的基本解释
“勇”字早在金文里就出现了。《说文解字》上说:“勇,气也。”是说“勇”是指气往上涌而有胆量。这里的“气”本来是指云气,引申指气充满人的全身。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里说:“力者,筋也;勇者,气也。”这里是说,力是指筋骨,勇是指勇气。因此,勇和气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常用词。“勇气”,用来指敢作敢为无所畏惧的气概。《左传·庄公十年》里说:“夫战,勇气也。”意思是说:打仗全靠士兵们的勇气。《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说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这里的“勇气”就是指廉颇英勇无畏的大将气概。
“勇”的本义和气有关,指的是有胆量,胆大,果敢。《管子·法法》里说:“上好勇则民轻死。”意思是说,君主喜欢勇敢,那么民众就不怕死。《论语·为政》里还说:“见义不为,无勇也。”成语“见义勇为”就是由此而来。这个成语是说看到合乎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宋史·欧阳修传》里说:“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这里是说,欧阳修刚直勇敢,见义勇为,即使再危险,也全然不顾。成语“勇冠三军”也是大家所熟悉的,形容勇猛过人,全军第一。冠,本指帽子,引申有“首位”、“第一”的意思;三军,春秋时大国多设三军,分为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这里指全军。汉语中含“勇”字的成语还有不少,并且大多是含褒义,如勇往直前,是说勇敢地一直前进;“智勇双全”,指的是又有智谋,又勇敢;“激流勇退”是指在激流中果断的立即退却,旧时比喻做官的人在顺利或得意时及早抽身退出官场。“有勇无谋”这个成语含有贬义,是说只有胆量,没有计谋;比喻做事或打仗只是猛干猛冲,缺乏计划和策略。例如,《三国演义》第十一回中曹操评论吕布说:“吾料吕布有勇无谋,不足虑也。”“有勇无谋”也可以说成“勇而无谋”。
“勇虫”这个词是指螳螂。据《韩诗外传》第八卷中记载:齐庄公有一次乘车出猎,有一只螳螂看见齐庄公前进的车轮子,就举起它的前腿想和车轮搏斗。齐庄公原来不知道螳螂是什么东西,所以看见螳螂后,就向车夫询问这是什么虫。车夫告诉他:这种虫名叫螳螂,它遇到敌人后知进而不知退,不管自己的力量能否战胜,都立刻勇敢地冲向敌人。听了车夫的解释后,齐庄公赞叹道:假若这螳螂是人的话,那它一定是天下的勇士。于是命令车子绕道而行。成语“螳臂挡车”就是出自这里。它既比喻势单力弱,不自量力;也比喻冒死拼搏,因此后人便称螳螂为“勇虫”。
“勇”也可以用作名词。清朝时地方上临时招募的兵卒就叫“勇”。“勇”也泛指士兵,如:乡勇;劲勇;勇丁。另外,“游勇”,是指失去统属的士兵;成语“散兵游勇”,指没有统帅的逃散的士兵,后来也指没有组织到集体队伍里而独自行动的人。
上一篇:别的解释|别的意思|“别”字的基本解释
下一篇:半的解释|半的意思|“半”字的基本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