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的解释|染的意思|“染”字的基本解释
关于“染”字的字形结构,目前通行的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染”是一个形声字,左上角的三点水(氵)是它的形旁,表明染色与水有密切的关系;右上角的“九”和下边的“木”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杂”字,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另一种说法认为“染”是一个会意字,是由三个字组成的。三点水(氵)表示这个字和水有关;“木”字表示染料的来源和植物有关;“九”字当“多次”讲,表明染色的工艺不止一道。尽管对字形结构的分析说法不一,但这个字的本义却是相当明确的,那就是“染色”。
给纺织品染色这种工艺发明得相当早。《周礼》说:“染人,掌染丝帛。”“染人”就是专门掌管给纺织品染色的官。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墨子看见染丝,大发感慨:投到黑色里就变黑,投到黄色里就变黄。投入的地方不同,它的颜色也就不同。看来环境可以改变一切。
作为染色工作的手工作坊起源也很早。据说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盛行了。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上海的染坊已经有了专业分工,按照所染颜色的不同加以分工。蓝坊专染天青、淡青、月白;红坊专染大红、露桃红;漂坊专门管漂白。当然,也有漂染各种颜色的杂色坊。
人类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染色体。这是细胞在分裂时出现的丝状或棒状体。把这种丝状或棒状体命名为染色体,是因为它们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
从词的本义上说,“染”是一个中性词,无所谓褒贬。但从词义发展的角度来说,它的引申义却走上了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第一条道路是向着贬义的方面发展。最常见的词就是污染。凡是有害的东西侵入了正常的事物,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污染。如果有害的物质侵入了空气、土壤、水源等生物赖以为生的东西,就被称做环境污染。有一个成语叫“一尘不染”,它来自于佛教。佛教徒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修道者身心纯正,不被六尘所污染,叫做“一尘不染”。后来这个成语扩大了适用范围,既可指人品高洁,没有沾染坏习气,也可以指物品非常洁净。如果“污染”用于人的身体方面,那就是指感染或传染上了疾病。“感染”或“传染”再进一步抽象化,就有了连累或牵连的意义。明代学者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评述东汉末年的朋党之祸时说:“时党人狱所染逮者,皆天下名贤。”意思是当时被朋党案所牵连被逮捕的,都是天下有名的文人。这里的“染”就是被连累的意思。
第二条道路是向着褒义的方面发展。把染色的工艺运用到国画上,就成了画国画的一种特殊的技法。画家用水墨或淡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达到加强艺术效果的目的。这就叫“渲染”。这种绘画技法的用途后来被扩大,写诗作文也常常使用这种渲染之法。
熏陶、熏染也是常见的褒义用法。《北史》在介绍某地风俗时说,这里的人们,衣服穿得整齐鲜丽,说话做事优闲文雅,这种民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里是读书做官者的家乡,故“陶染成俗也”。
上一篇:数的解释|数的意思|“数”字的基本解释
下一篇:柳的解释|柳的意思|“柳”字的基本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