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的解释|盛的意思|“盛”字的基本解释
“盛”字最初读作chénɡ,本义指放在容器中用来祭神的食物。古人祭神多用肉食。典籍中常常提到祭神用“牺牲”或“太牢”。“牺牲”是指纯一色的、没有受到任何伤损的牲畜,杂色的或是受过伤的牲畜古人认为是不能用来祭神的。“太牢”是指牛、羊、猪各一只,如果没有牛,只有羊和猪,就叫“少牢”。祭神实际上就是讨好神;要讨得神的喜欢,就得把最好的东西献给神。民以食为天,没有什么东西比食物更重要;而在食物当中,肉食自然是最诱人的。这就是古人为什么要给鬼神献上肉食的原因。甲骨文中的“盛”字左边像器皿中盛放了食物,就是肉块,旁边的是血滴。右边的戊字表示用来宰割牲畜的刀斧。所以“盛”是一个会意字,表示用刀斧切割牲畜放在容器中用来祭神。
“盛”字在小篆中戊字偏旁变成了“成”字旁,原本的会意字变成了形声字。这是一种错误的变化,但发生这种变化还是有原因的。一方面,盛放的“盛”跟成功的“成”读音相同;另一方面,成功的“成”跟“戊”字字形非常相近,所以人们就用成功的“成”字取代了“戊”字,这种变换后的写法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盛”字的本义是这样解释的:“盛(chénɡ),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意思是说,盛的本义是祭祀用的谷物,这应该是盛的引申义。由于祭神用的食物盛放在容器当中,所以盛引申为盛放的意思。如《吕氏春秋·君守篇》中说:“身以盛心,心以盛智。”这句话的意思是:身体之中盛放着心,心中盛放着智慧。盛的这一意义直到今天仍在使用,如我们可以说“盛了一碗面”,“缸里盛满了水”等等。
古人对鬼神非常虔诚,对献给鬼神的食物十分讲究。上面讲了,有伤的牲畜是不能献给鬼神的,此外还注重食物的丰盛和干净。《左传》中记载的一件历史事实很能说明这一问题。公元前655年,晋国准备攻打虢(ɡuó)国,但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虞国,晋国便向虞国借路,要求虞国允许晋国的军队从虞国领土经过。虞国大臣宫之奇认为晋国既然要消灭虢国,肯定也要消灭虞国,进谏国君不能借路给晋国。而虞国国君却说“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意思是说,我给鬼神奉献的祭品既丰盛又干净,神会保佑我们的,竟然把国家的安全寄托在鬼神身上。事实正如宫之奇所预料的,当晋国消灭了虢国、班师回国途经虞国时,向虞国发动突然袭击,将虞国也消灭了。虞国国君固然是愚蠢了,但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很注重祭品的丰盛。正因为祭品讲究丰盛,所以盛的含义也就引申出了丰盛、兴盛、盛大的意义,读音也由chénɡ改为读作shènɡ。由这一意义构成的词语很多,如盛名难副、太平盛世、盛气凌人、盛况、盛宴等等。《红楼梦》第十三回中说道:“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盛筵”指盛大的宴会。再盛大的宴会,最终还是要散场的,所以用“盛筵必散”比喻无论怎样美好的事物最终都会烟消云散。月盈则亏,物盛则衰,这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上一篇:生的解释|生的意思|“生”字的基本解释
下一篇:相的解释|相的意思|“相”字的基本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