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的解释|麦的意思|“麦”字的基本解释
在今天看来“麦”和“来”这两个字似乎毫无关系,其实我们要是追溯一下它们的来源,就会发现这两个字其实有过很密切的关系。
从“麦”的繁体字写法就可以看出它和“来”字的关系,繁体的“麦”字上半部分就是繁体的“來”字。这种字形上的关系,在甲骨文中已经存在了。“来”字的甲骨文是象形字,后来写法又有了些变化,上半部分是“來”字,下半部分却变成了“止”字,像人脚的形状。
“来”的本义是小麦,《诗经》里有“贻我来牟”的句子,“来”是小麦,“牟”是“大麦”。在甲骨文里“来”字已经假借为到来的意义。产生了这种假借用法以后,为了区别本义和假借的含义,又造出个“麦”字来分担“来”字的意义。“麦”字在甲骨文里大多数的时候是小麦的意思。
甲骨卜辞中有“允其告麦”的话,有人认为这是殷商的附庸国来向商王报告小麦丰收的消息,也有人认为“告麦”的意思是商王派出去的官员,窥探到邻近的部落种植或收获的麦子,作为一种情报向商王汇报,商王根据这种情报去进行武力掠夺。不管是附庸国自愿报告、进贡,还是商王武力掠夺,麦类在殷商时期有较广泛的种植是毫无疑问的。
另外,《说文解字》中有一个“麪”字,就是今天“面粉”的“面”字。这个字后来又写成“麵”,右半边就是“脸面”的“面”。汉字简化时,把“麵”和跟它同音的“脸面”的“面”字合并了。小麦磨成细粉,就是面粉,属于细粮。用面粉做成的食物,像饼、包子、面条、饺子等古已有之。
传说,馒头始于诸葛亮南征孟获时,用面包着肉,代替人头作祭品。馒头源于祭祀,是合乎民俗的,虽然不一定是从诸葛亮开始的。用人头做祭品是最早野蛮部落常见的习俗,拿像人头的馒头代替人头祭祀,就像用泥或木做的人像代替活人做殉葬品,是从野蛮到文明的必然发展。开始,包子和馒头的区别,在于包子用薄皮包大馅,收口有褶,馒头则是用面裹着肉,团成圆形的,不捏褶也不包口。后来馒头索性不再包馅,只保留了它的浑圆的外形。饼曾经是古代对面食的统称,例如馒头,宋朝曾经叫“炊饼”,汤吃的面条、馄饨等古时候叫“汤饼”。小孩满月的时候请客吃面条,叫做“汤饼会”。因为面条又长又细,“长瘦”跟“长寿”谐音,所以祝寿、过生日要吃面条,叫做吃“寿面”。这都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
上面说的都是小麦,其实麦的种类很多,有小麦、大麦、黑麦、燕麦、裸麦等。麦类是酿酒的原料之一。《后汉书》里记载有“麦酒”。黑麦和燕麦是酿制啤酒和威士忌的原料。
大麦还可以制成酵母,叫做曲,酿酒的时候使用。用酒曲酿酒,是中国人的一大发现,在《左传》里就有(曲)的记载。酒曲可以使谷类在酿酒时完成糖化和酒精发酵两个过程,从而生产出酒精度数较高的酒。西方的谷物酿造的酒,酒精度数不超过11度。直到十九世纪末,欧洲人才懂得用酒曲酿酒的技术。
上一篇:鬥的解释|鬥的意思|“鬥”字的基本解释
下一篇:鼠的解释|鼠的意思|“鼠”字的基本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