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的解释|位的意思|“位”字的基本解释
甲骨文中的“位”字表示地上站立一个人。金文的形体和甲骨文相似,只是上部更像一个人形。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位”和“立”是同一个字。到了小篆,在“立”的左边加上了单人旁,变成了一个会意字。于是“立”和“位”有了明确的分工,“立”成为动词,表示站立;“位”是名词,表示所在的地方。
《周礼》中有“辨方正位”的句子,意思就是辨别方位。《孙子兵法·虚实》中说:“四时无常位。”大意是一年四季循环往复,不是一成不变的。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词语,如“席位”、“床位”、“铺位”、“舱位”、“水位”、“泊位”、“部位”、“方位”、“岗位”、“定位”等使用的都是“位”的本义。“各就各位”意思是各自到各自的位置上。
“位”还指“座位”。《左传·成公十七年》记载:“以戈杀驹伯、苦成叔于其位。”这是说用“戈”这种武器把驹伯、苦成叔杀死在他们的座位上。
“位”又引申为君臣在朝廷上的位列。君臣在各种祭祀、典礼等比较重要的场合,应在的位置也都是“位”。《孟子·离娄下》中说:“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这是说按“礼”的规定,在朝廷上不能越过位次相互交谈,不能越过台阶而相互作揖。不同身份的人在各自特定的位置,是“礼”的重要的体现。《左传·昭公二十一年》记载:在安葬蔡平公时,太子“失位”——没有站在他应站的位置,鲁国昭子听说后叹气说:“蔡其亡乎!若不亡,是君也必不终。”这句话是说,蔡国大概要灭亡了吧,就是不亡,这个国君也不得寿终正寝。蔡太子在葬礼上没有站对位置竟然被看做是亡国的先兆。
“位”又由此引申为官职、官位。《论语》中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句子,这是说不在这个职位上就不谋划它的政务。《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了张良说的一段话:“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大意是说:如今凭着三寸之舌,成为皇帝的老师,位居列侯,作为一个平民,这已到了顶点,我已很满足了。“位极人臣”指职位在臣子中最高,泛指身为重臣。
“位”还表示地位、名分。唐代韩愈在《师说》中写道:“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意思是:拜地位低下的人为师就觉得很羞耻,拜官职高的人为师就接近谄媚。
“位”还特指诸侯或天子之位。“即位”意思是开始做帝王或诸侯。“篡位”指臣子夺取君主的地位。“位”在古代还指“爵位的等次”。《水浒传》第十六回写道:“晁盖只得坐了第一位。”“位在古代也指“神位”、“灵位”。
“位”又由位置引申为算术上的数位,如“个位”、“十位”、“百位”等。
“位”由“位置”引申为动词,意思是“在其位”、“居其位”。“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礼记·中庸》里的话,意思是说,天地间一切事物的位置摆正了,万物就能生长繁衍。
“位”又可作量词,用于指人。“诸位”、“各位”、“几位客人”的“位”都是如此。
上一篇:会的解释|会的意思|“会”字的基本解释
下一篇:假的解释|假的意思|“假”字的基本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