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的解释|币的意思|“币”字的基本解释
币是一个简体字,它的繁体写作幣。这是一个形声字,下面的巾是形旁,上面的敝是声旁。《说文解字》说:“币,帛也。”币的本义就是帛。帛就是丝织品,而且是很贵重的丝织品。
正因为币很贵重,所以经常用作祭祀或赠送给宾客的礼物。又因为车、马、玉、帛等东西也经常作为礼物来赠送,所以这些东西也可以统称为币。作为贵重礼品统称的币,当然也可以作为财富的象征,所以币字又有了货币的意思。
中国最早的货币,叫做贝币。也就是拿贝壳作为货币。把十个贝壳串成一串,叫做一朋。这也是朋字的本义。
按货币的质量来分类,货币大致可以分为铁币、铜币、银币、金币、纸币等几类。在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多,通行最广,时间最长的恐怕要算铜币了。比较著名的有这样几种:秦朝通行的半两钱。它的正面铸有“半两”二字,其重量也正好是当时的半两重。汉武帝时期铸造的五铢钱,是我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铢是一个重量单位,它相当于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五铢相当于一两的五分之一重。五铢钱通行到唐朝才被废止,从唐朝开始发行开元通宝。开元通宝和五铢钱相比,重量减轻了一半,成为一两的十分之一。从宋代开始,商品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货币的需要量也随之猛增。北宋每年铸钱的数量大约是唐朝的二十倍,而且皇帝改一次年号就换一次钱,宋代前后共改动年号五十七次,再加上私人和地方所铸的钱,因而宋代钱的品种也就多得难以统计,只能笼统地称之为年号钱。到明清两代,铸币完全由朝廷控制,所铸的铜币被称作制钱,用来区别市场上流通的旧钱。清朝末年以来所铸的各种铜币统称为铜元,因为铜元中间没有孔,所以又被称作铜板。它和制钱的比例是一比十,也就是十个制钱等于一个铜板。
在流通领域中仅次于铜币的就是银币。银币的流通开始于汉代,到明清两代达到流通的高峰。最早的银币称作银锭,后来铸成马蹄形,称作银元宝。一个大的银元宝大约有五十两重。大约在15世纪末,欧洲开始铸造银元。大约在明朝的万历年间,银元流入中国,因为是从外国流入的,被中国人通俗地叫做大洋。
金币流通最早的是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当时把这种金币叫做印子金。在货币流通的历史上,金币的流通并不多。虽然在明清时期有金元宝被制造出来,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黄金只是作为储藏之用,而不用于流通。
铁钱作为货币比较少见。据说,铁钱出现于宋朝。王曾瑜先生说:尽管北宋的铜钱产量比唐朝提高几十倍,但是由于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铜钱的流通仍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铸造铁钱是为了弥补铜钱的不足。但是铁钱的币值很低,又很笨重。一千文铁钱的重量大约是三点九公斤。要是买一匹丝织品,大约需要铁钱两万文,约重七十八公斤,就是举重运动员也很难扛着这些铁钱去买东西。
正因为铁钱存在着这种不可克服的缺点,所以早在北宋时期,在四川的民间就出现了纸币的流通,这种纸币被称作交子。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纸币,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
上一篇:巴的解释|巴的意思|“巴”字的基本解释
下一篇:常的解释|常的意思|“常”字的基本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