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解释|我的意思|“我”字的基本解释
“我”可以说是现代汉语中出现得最多的一个字,它用作第一人称代词。从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来看,“我”字就是一个有柄的锯齿形的兵器,“我”字的现代字形的右边就是一个“戈”字。
有人考证,世界许多民族的文字,第一人称代词,往往是用兵器含义的词汇来表示的,这是有道理的。它反映了人类早期的历史是一个杀戮的历史,汉族也不例外。我们在古籍中,可以找到“我”和“杀”相通的证据。公元前1029年,周武王在盟津,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孟津大会诸侯,检阅军队,进行了讨伐商纣王的演习。据说就在这时,他写下了《泰誓》三篇文章,文中有一句说:“取彼凶残,我伐用张。”意思是说,对于凶残的商纣王,我们要大张旗鼓地消灭他。而“我伐用张”这句话在《孟子》一书中,却写作了“杀伐用张”。
有趣的是,许多与“我”有关的字,其意思和“我”的本来意义即兵器有关联。如“我”字还是一种蒿草植物,这种蒿草的叶子因为是锯齿形,和兵器有些相似。用“我”字为读音和虫字组合一起,就是昆虫的“蛾”字;“蛾”是鳞翅类昆虫,夜里飞出,喜欢接近光亮,“飞蛾扑火”的成语出于此。用飞蛾的触须形容美女的眉毛真是再确切不过了,双眉像剑一样向上扬起,称为“蛾眉”、“蛾黛”或简称“蛾”。后来形容山像蛾眉,便把虫字去掉,换成了“山”字,就成为今天的“峨眉山”了。明朝人方以智《通雅》说:“峨眉山本以两山相对如蛾眉。”“嵯(cuō)峨”常用来形容高大的山,不仅如此,这种山应该是山石有棱有角的像锯齿的形状,所以也和兵器有关。而带单立人的“俄”字的意义是表示用锯齿形的兵器锯人的脚,这是殷商时期的一种刑罚叫刖(yuè)刑。人断了腿就站不稳,站不久。“俄”于是就有了表示时间短的意思,如《聊斋志异·促织》中有这样的句子:“俄见小虫跃起。”意思是说,一会儿看到蟋蟀跳起来,“俄”是一会儿的意思。
“我”字也作语气助词,用来表示感叹的语气。《诗经·伐木》描写伐木工人饮酒跳舞的欢乐情景:“有酒湑(xù)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意思是,咱们有酒就把酒来喝啊,没酒就去把酒买啊!咱们咚咚打起鼓啊,跳跳蹦蹦一起舞啊!“我”字相当于语气词“啊”。曹操的《步出夏门行》中有这样的句子:“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意思是说,登临碣石的时候啊,心儿不禁惆怅起东海来啊!这些地方的“我”,都不是人称代词。都应该读ā的音。
“我”作为人称代词,最早出现于商朝甲骨卜辞,距离今天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古人用“我”称呼自己,这是假借的造字方法,就是借用现成字来书写口语中同音的字。《木兰诗》中有这样的句子说:“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阿爷”就是“我爷”,“我”和“阿”古代读音相同。近代学者章太炎在《新方言·释词》里说:“宋书范晔(yè)妻自称阿家即我家。”意思是说南北朝时代,“我”的读音还是“阿”。随着时代的变迁,“我”的读音发生了变化,变成了现在的读音“wǒ”。
上一篇:怪的解释|怪的意思|“怪”字的基本解释
下一篇:排的解释|排的意思|“排”字的基本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