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的解释|砖的意思|“砖”字的基本解释
砖是中国古代最早使用的人工建筑材料之一。从远古时代到距今五千年以前,是中国建筑的原始阶段。人们开始从穴居为巢向地面上发展,建造房屋。中国古代建筑一开始就采用框架的土木混合结构。最初的建筑材料都是天然的,如黏土、木料、石料以及竹子、芦苇、稻草等。黄土地带的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中心,有取之不尽的泥土材料。人们就地取土作泥墙、夯筑土台基等。
以后人们学会了进一步利用丰富的泥土资源,于是出现了陶制的砖。根据考古发现,中国制造、使用砖的历史始于西周。
“砖”是后起的字。“砖”字过去有三种写法(“塼”、“甎”、“磚”),都是左右结构的形声字。简化后,成为我们今天使用的“砖”字。
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砖是西周时期的空心砖和条砖。空心砖呈长方形,长1米,宽0.32米,厚0.21米,制作规范方正,外面还有细绳纹。从它制作精细的程度推断,似乎不是初创时期的产物。
战国时代的砖数量不多,有空心砖、铺地砖、小条砖等,都是青灰色的空心砖。
秦始皇陵园及周围遗址出土的“秦砖”,制砖陶土多取自骊山,含多种矿物成分,经烧制,非常坚固耐用;表面印有文饰,常见有菱形、圆形、3形以及云纹等。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秦汉时期,出现了第一个高潮,砖瓦的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工艺水平也有所提高。人们今天还常用“秦砖汉瓦”来称赞中华民族的古老建筑艺术。
空心砖制作复杂,而小条砖工艺简单,承重能力强,砌筑方便,应用灵活,到东汉时逐渐代替了空心砖。魏晋以后,几乎都是小条砖。为了便于管理,宋代政府对制砖用料、规格尺寸都做了统一的规定。
明代开始,砖产量大幅度上升,大型建筑从土木结合转向了砖木结合的构筑体系。明清两代都在山东临清设窑烧制宫廷用城砖,在苏州设窑烧制宫廷地面用的方砖。苏州的土质含胶体物质多,塑性大,制成的铺地方砖,质地紧密,敲击起来有金石之声,被称做“金砖”,每块砖当时的造价相当于一石米。
古代最具特色的砖是画像砖。画像砖是墓室或祠堂的装饰画砖。战国时期已有生产,两汉时盛行,以后逐渐减少。一般是把图案用模子压印在砖坯上,烧好后再施以彩绘。画像砖上的图案有耕作、狩猎、宴饮、杂技、车马出行、神话故事等,内容很丰富,造型简练生动。画像砖大都发现于四川的东汉墓中,河南、山东的汉墓以及长江中下游的南朝墓中也有发现。
砖雕是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是用凿和木锤在砖上钻打雕琢出各种图案。北宋末年,有个叫丁都赛的杂剧女演员,她在首都汴京的舞台上很活跃。保存到现在的“丁都赛”砖刻就是她的戏装造像,这是中国最早的演员戏装形象资料。
“砖”的形状主要是长方形或方形,所以“砖”又引申出一个新义项:“形状像砖的”。如“冰砖”是一种冷食,把水、奶油、糖、果汁等物混合搅拌,在低温下冻成的砖形硬块。煤的碎末加水制成的砖形煤块叫“煤砖”。“砖茶”是压紧后形状像砖的茶叶块儿。砖茶也叫茶砖。
上一篇:盗的解释|盗的意思|“盗”字的基本解释
下一篇:硬的解释|硬的意思|“硬”字的基本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