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解释|诗的意思|“诗”字的基本解释
诗起初是在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远古时期,歌舞和音乐融合在一起就成为原始人艺术活动的一般形式。人们或歌唱或朗诵,以表达心中的快乐或悲伤,这就是原始的诗歌。最初的诗都是能配以音乐歌唱的,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是篇篇都可以合乐歌唱,所以诗与歌是一体的,因而人们诗歌连言,即使后来的诗不再配乐歌唱,人们也称为“诗歌”。
由于诗的来源与时代不同,人们对诗歌有不同的称谓。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叫“楚辞”。从西汉起专门设置管理音乐的官署——乐府,乐府收集整理的民歌被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后来,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称为乐府。
因为诗歌一开始是能配乐歌唱的,所以讲求节奏和韵律,多在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诗歌还以“联”为单位,两句组成一联,今天我们过春节贴的“春联”就是从诗歌中抽取的一联。古人又根据诗中每一句的字数,把诗分为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诗经》基本上就是一部四言诗歌总集,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诗歌。
如果把《诗经》看做是我国诗歌的起源,那么,唐诗就是诗歌发展的一座顶峰。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政府对诗歌十分重视,甚至把诗歌创作纳入文官考试的内容,人们也把写作诗歌的本领作为衡量一个人文才的重要方面。这一时期诗人辈出,出现了许多千古流芳的诗人,如被称作“诗仙”的李白,被称作“诗圣”的杜甫,被称作“诗魔”的白居易等。唐诗在数量上也位居第一。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共收唐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从中辑出的《唐诗三百首》,至今仍是少年儿童喜欢诵读的诗。
在诗歌写作中,近代和现代文人还有“诗钟”的文娱活动,也就是在短时间内、限定的条件下创作七言对联。具体内容是:出题以后,把点燃的香系在一根线上,在线的底端系一枚铜钱,下面放一个盘子,香着完以后,必然把线烧断,这样铜钱就会落在盘上,“当朗”一声,犹如钟声,表明时间已到。
“诗书”这个词可以泛指书籍,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有一句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是说,听到官兵收复失地的消息,妻子儿女的忧愁全都烟消云散了,作者也欣喜若狂,胡乱地把书卷起来,不再看了。
《说文解字》中说:“诗,志也”,“志”就是指心意。《诗经》的第一首诗叫《关雎》,这首诗前面的序言中讲道:诗是用来表达心中愿望的,在心里不说出来是志,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成了诗。《左传·襄公十六年》记载,有一次晋平侯同诸侯在温地宴饮,让各位大夫跳舞,并且规定“歌诗必类”,也就是演唱诗歌在内容和曲调上一定要一致。齐国派来的使者高厚演唱的诗歌与别人不一致,晋国的大臣荀偃大怒,说他有“异志”,就是有二心。可见,古人也认为诗是能代表心声的。
古代还有个“诗国”,在今天的山东省济宁市东南。后来,“诗”由国名变成姓,如汉代就有个人叫“诗索”。
上一篇:誓的解释|誓的意思|“誓”字的基本解释
下一篇:象的解释|象的意思|“象”字的基本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