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的解释|戎的意思|“戎”字的基本解释
当两个国家或两个集团要打仗的时候,我们就说他们要“兵戎相见”了。这里的“戎”和“兵”一样,都是古代兵器的总称。
《说文解字》中的小篆,从戈,从甲。“戈”,是古代一种长柄带尖头的兵器。“甲”,指铠甲。过去,人们都沿用《说文解字》的这个解释。可是近年来,有的专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指出,在比小篆更早的西周金文当中,“戎”写作,这左下角的符号()不是“甲”,而是一贯的“贯”上面的部分。“毌”()像盾牌的形状,是防卫的武器。这个字形,有“戈”有“毌”,“戈”用来进攻,毌“用来防御,合起来,两部分恰好表示了兵器的总称,所以这种说法似更为合理。
周代有“五戎”的说法,所谓“五戎”就是五种主要的兵器:弓矢、殳(shū)、矛、戈、戟。到了秋末,农忙已过,战事也不紧张的时候,天子就让军队一边打猎,一边学习使用这五种兵器。《礼记·月令》中就记载说:“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
“戎”又可以指兵车,所以周代兵车又叫“戎车”,驾兵车的马叫“戎马”。国君出征或打猎的时候,有陪乘官坐在国君的右面,担任保卫工作,这个陪乘官就叫“戎右”。后来,凡是和军队、战争有关系的事物,前边都加上个“戎”字,比如戎衣、戎服、戎装、戎马等。这里的戎马指军马,借指从军、作战。
古代在我国的西部和北部有很多部族都用“戎”来称呼,据记载,商周时期有鬼戎、西戎等等。也有人认为,古代的少数民族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称呼。比如殷商时期有鬼方、昆夷、獯鬻(xūn yù),到了西周叫猃狁(xiǎn yǔn),春秋以后才叫“戎”,如犬戎、骊戎、伊洛之戎等等。这些部族为什么叫“戎”呢?据说是因为他们大多数都过着游牧生活,体格健壮,勇猛好斗,相互之间经常兵戎相见,所以称为“戎”。
再晚一些时候,人们又用“戎”专指西部的少数民族。诸葛亮入川以后,采取的外交政策就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意思是与西方的少数民族和好,对南方的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政策。另外,古代的西部和西北地区出产的东西,也常常在名称前边加个“戎”字,比如西域出产的用鸟兽细毛制成的一种毡子,叫“戎毡”,甘肃一代出产的盐叫“戎盐”。
在我国众多的姓氏中,有一个“戎”姓。戎姓的祖先就是古戎人的一支。这支古戎人部落本姓允,住在瓜州,在今陕西秦岭北约宝鸡至陇县一带。春秋时被秦国赶走,他们便归属了晋,得到一块封地,后来这支戎人被称为“姜戎”。姜戎的族人中有一个人做了晋国的车右大夫,便用姜戎的“戎”作自己的姓,取名“戎津”,这样,戎姓就产生了。
“戎王子”和“戎王使者”是两个典故。它们既不是指西戎部族的王子,也不是指使者,而是指的一种草药。这种草药叫“独活”,原产于西北地区。古代雍州陇西一带(现甘肃东南部)出产的独活最好,因为这一带是羌族人居住的地区,所以“独活”又叫“羌活”。羌族是西戎的一支,所以羌活这种草药传入内地的时候,就有了“戎王子”和“戎王使者”的称呼。不过,这种称呼在《本草纲目》一类的药书中并没有,只有在文学作品中才能见到。比如唐代的大诗人杜甫就写有“万里戎王子,何年别月支”的诗句。
上一篇:忘的解释|忘的意思|“忘”字的基本解释
下一篇:打的解释|打的意思|“打”字的基本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