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颖脱是什么意思
【典源】《史记·平原君列传》:“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zong) 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sha) 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 (早) 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今译】 战国时秦军围赵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赵胜去楚国求救定盟,准备带门下食客中文武兼备的二十人前往,但挑来挑去、只选中十九人。门客毛遂上前自我推荐说:“听说您将要去楚合纵,选门客二十人不足,希望您允许我凑足数一起去。”平原君问:“先生在我的门下几年了?”毛遂说:“有三年了。”平原君说:“贤士的处世,就如同锥子放在囊中,锥子尖马上会露出来,今天先生在我门下已三年,左右没人称道,我也没有听说,恐怕是先生无有所长,还是算了吧,请您留下。”毛遂说:“我今天正是请求将自己放在囊中啊。如果我早处于囊中,那连锥子把儿也会露了出来,岂止锥子尖呢。”平原君于是带毛遂一同赴楚。在与楚王谈判时,遇到困难,半天不能决定,毛遂奋身上殿,陈说利害,说服楚王,得以定盟而归。回赵后,平原君感叹说:“我鉴别天下士人成百上千,自以为有眼力,但对毛先生却看错了,毛先生一至楚国,而使赵比九鼎大吕还重,毛先生的三寸之舌,比百万大军还强。我简直不敢再鉴别士人了。”于是以毛遂为上客。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的才华得以显露施展; 或反其意,指才智不足或不遇机遇,不得施展。
【典形】 败锥、处囊、处囊锥、利颖、敛颖、露囊锥、毛遂锥、毛锥、囊脱、囊颖、囊中颖、囊锥、收毛、透颖锥、脱颖、脱锥、颖脱、重九鼎、锥出囊、锥囊、钝锥宁出囊、囊未出、囊中锥、锥见颖、脱颖人、重毛遂、利锥末、处囊中、脱颖锥。
【示例】
〔败锥〕 明·袁宏道《别方子公》:“空囊唯败锥,饥程如何度?”
〔处囊〕 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邯郸下客,效处囊于赵相。”
〔处囊锥〕 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功成在漏刻,颖利处囊锥。”
〔利颖〕 唐·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摆囊看利颖,开颔出明珠。”
〔敛颖〕 清·赵执信《赠山阳程远复》:“君才与年俱莫当,且复敛颖囊中藏。”
〔露囊锥〕 元·耶律楚材《再用韵寄抟霄》之一:“鄙论我甘蒙酱瓿,雄材君已露囊锥。”
〔毛遂锥〕 宋·梅尧臣《送甥蔡骃下第归广平》:“改作毛遂锥,颖脱奚足算。”
〔毛锥〕 元·宫天挺《死生交范张鸡黍》:“毛锥脱布囊,锋剑倚天长。”
〔囊脱〕 清·程先贞《和陶饮酒》:“漫看诸少年,囊脱新锥颖。”
〔囊颖〕 清·程先贞 《夏日闲居》:“老锥囊颖钝,孤剑蒯缑贫。”
〔囊锥〕 宋·黄庭坚 《呻吟斋睡起》:“璞玉深藏器,囊锥立见尖。”
〔收毛〕 唐·孟郊《斗鸡联句》:“选俊感收毛,受恩惭始隗。”
〔透颖锥〕 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叶怯穿杨箭,囊藏透颖锥。”
〔脱颖〕 清·黄遵宪《陆军官学校开校礼成》:“刃当摩厉须,锥乃脱颖出。”
〔脱锥〕 元·揭傒斯《病中初度》:“一言空骥枥,再见脱锥囊。”
〔颖脱〕 唐·李白 《与韩荆州书》:“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重九鼎〕 宋·陆游《儒生》:“用可重九鼎,穷宁直一钱。”
〔锥出囊〕 宋·陆游《秋夜书怀》:“衰迟分作骥伏枥,敛退敢求锥出囊。”
〔锥囊〕 三国·曹植《求自试表》:“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之喻,以寤主立功。”
上一篇:毛遂自荐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汉皋解佩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