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偏僻小山村。那儿没有好玩的玩具,但黄泥有的是。满山遍野,用车拉,用筐装,取不尽,用不完。我从小就喜欢上了黄泥。
四、五岁的时候,我便和黄泥“和”在一起了。整天和小伙伴儿们玩一种叫“露不露”的游戏。这个游戏用平常的黄泥就可以玩儿。先把黄泥做成一个碗状,边缘要厚,底儿要薄,但不能露。比赛的时候,两个人先各自把做成的泥碗放在手上,然后翻转,碗口朝下,用力往地上一摔,“啪”的一声,碗底便“炸”开一个大洞。对方就用自己的黄泥来给你的大洞补上。然后,对方摔泥碗,你给他补洞。最后,因为你的碗洞太大,对方把自己的黄泥都用光了,也补不上你的碗洞,你就赢了。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从美术课本上看到有各式各样的小泥人。于是,我就不再玩儿那些简单的用泥补碗洞的游戏了,开始学起捏泥人来。
捏泥人可有讲究。要用上等的好泥才能捏,不然,几天就干裂了。那上等的黄泥必须纯净,不能有一点儿砂子,捏泥人,和好了黄泥后,还必须先“醒”一下,然后才能捏。捏好了泥人要涂上颜料或油漆,再用火烤干,最后再画上五官、衣着、服饰等。这黄泥捏成的人就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小人精。
有了捏泥人的基础,再用橡皮泥捏什么,就容易多了。那是我上六年级的时候,看完了《西游记》的故事以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捏了一套《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来在一次学校举行的橡皮泥大赛中还得了一等奖。
你要问我长大后做什么?我说: 要当一名泥塑艺术家,再现古今中外名着中的艺术形象,让世人欣赏、品味,永记不忘。
(杨乐)
【评点】
本文的特点是全文紧扣家乡的黄泥来记叙。先交代地点和黄泥的出处后,按时间顺序,具体描述三次玩泥活动,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追求。记叙用黄泥做“露不露”的游戏和捏泥人,做和捏的过程记叙得清楚明白,还表现出其中的乐趣和对家乡的热爱。有了捏泥人的基础,捏橡皮泥容易多了,委婉地写出家乡黄泥滋润自己成长,进而把自己的追求理想植根于家乡的黄泥。
上一篇:《大山新貌》初中优秀作文鉴赏|评点
下一篇:《牛的故事》初中优秀作文鉴赏|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