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五千年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它自鸣醒于世人,用百年的时间,筑起了华夏文明的根基历经千年的锉炼,铸就了今天独一无二的中华文化从流传至今的名句中,不难看出“和”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特点,也是华夏精神的烙印。
其中“以和为贵”要属我听得最多的与“和”有关的句子之一。父母送别子女远行时,除去那依依不舍的眼神关切至微的叮嘱,最多的便是这句带着朴实的这句“孩儿啊!出门在外不容易,有啥事啊!多与同学沟通交流以免伤了和气。” “以和为贵”便在这平凡的语言中得到体现。
早在古代,文人就有和的观念。“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便是孟子所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确实如此,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使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子孙后代造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使“得民心”成为行军作战的重要法宝。俗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是的,当一个国家失去了“人和,纵使它是拥有千军万马的秦国,也终会有‘戍卒叫,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士’的结局。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嗟夫!使大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所以行军打仗除天时地利之外,更要人和。所以新中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使得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达到了富国强民的目的。
“和文化”的体现不仅如此,在中国对外方针上更是被灵活运用。自成立以来中国便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更是以“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得各国会议得以圆满结束。同时,近年我国大力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及其人民造福,这也正体现了“和”意义之所在。
“和”文化,体现着“和谐与智慧并存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它根植于中国人的血脉深处,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待人接物的原则与智慧让我们携手弘扬”和文化”的精髓,以“和”共勉。
作文点评:
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加油!愿你越写越好!frighting
上一篇:赵晨阳《和之力,量华夏》高中作文
下一篇:董田田《和之歌》议论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