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为荣,世界生辉
神话绘言,自盘古开天辟地,天地共生,万物共处,遵循着和谐不变的自然法则。
千年前,李白挥斥方遒,提笔豪下,“天不语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参透了日月和谐轮转的奥秘。
而今,“和”的哲思早已铸成了一枚徽章,戴在所有华夏儿女的胸前,闪闪发光,静听着时代的脉搏……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讲信修睦,其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便是“和”。
于是,有了老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忘我之境;有了江南园林讲求景物和谐,色彩达雅,以和为美;有了人际往来中的“以和为贵”。
《商贾三十六善》 记载:“暴以待人,祸患难免,礼义相待,交易日旺”,早已将以人为本,和谐往来的现代和谐社会的理念阐述。
张文瑞一纸文书,让人三尺,邻里互让,六尺巷生,自此和乐,胜似亲人;蔺相如引车避匿,廉颇惭愧,负荆请罪,将相和睦,齐心护国;文成公主甘愿入藏,以求和平,边疆安定,王朝繁盛。
此引为例,故事纷繁,长空亘古,继往开来,再怎么恩爱的神仙眷侣才子佳人,再怎么瑰丽奇美的亭台楼阁,最终都终将消逝在时间无垠的涯里——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的残枝片段都随着风花雪月幻灭。而唯有件件美谈轶事触摸到灵魂,浓缩为传统哲思,代代传递。随手翻过的篇章,溢出的都是松竹的脉脉清香。
作为“协和万邦”的中国,早有古谚“四海之内皆兄弟”,在世界舞台上展示着宽阔的胸怀。
历万难,唐僧印度取经;为传经,鉴真东渡扶桑国;通亚非,郑和七下西洋;连欧亚,如今开辟丝绸之路。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默默践行着“和衷共济”的智慧。
此外,邓小平主席提出“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周恩来总理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的方针,更是树起了中国热爱和平的友好形象,展示了大国风范。
“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中国挥舞着开放与欢迎的旗帜,拥抱各方来客,愿为五湖四海的旅人提供温馨的屋舍,与其通力合作。相较于英国脱欧的挣扎,中国正号召命运共同体,全身心地投入全球化的浪潮。
有人怀疑,在利己主义的盛行下,在碰瓷屡屡发生的淡漠社会现实中,新一代的中国青年是否还会互相信任?是否早已舍弃了以和为荣的君子之道?
并不。
年青一代并没有屏息在压迫、悲观的现实阴霾中,他们绝非舆论引导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仍然吸收着古老的经验,凭着舍我其谁的使命感,竭尽全力地为干涸的现实增加绿色,为太平世界奉献,与世界共同感受凉热。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契机下,我们都不只是看客,不只是听众……
上一篇:安乐宇《令人感动的细节》绘景高中作文
下一篇:冯圣韬《以和兴天下》议论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