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复句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值得注意的差别有二:一是古汉语所使用的关联词语同现代汉语不同;二是紧缩复句在古代汉语中是一种常见句式,内部关系多种多样,值得注意。
一、复句常用关联词语。
1、并列关系。常用“并”、“又”、“而”、“亦”、“非”,“亦……亦……”、“或……,或……”等。如:
而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石钟山记》
亦 项庄拔剑舞,项伯亦拔剑舞。《鸿门宴》
亦……亦……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或……,或……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
2、承接(又称连贯)关系。常用“乃”、“因”、“遂”、“则”等。如:
乃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使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鸿门宴》
遂 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促织》
然则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
3、递进关系。常用“而”、“且”、“况”、“而况”、“尚……,况……”、“且……,况……” 不只是……而且也是……”等。如:
且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况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况……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非惟……抑亦……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隆中对》
4、选择关系。常用“抑”、“其……,其……”、“其……,抑……”“非……,则……”、“不……,则……”等。如:
其……,其……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所至极邪?《逍遥游》
其……,抑……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祭十二郎文》
非……,则…… 非天质之卑,则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以上四种关系属联合复句。
5、转折关系。常用“而”、“然”、“虽”、“徒”、“然而”、“虽……,则……”、“虽……,其实……”等。如:
而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唯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陋室铭》 唯:然而。
然而 夫环而攻之……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虽然 虽然(虽然如此),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虽……,亦……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祭十二郎文》
6、因果关系。常用“以(因)”、“故”、“因”、“缘”、“是以(以是)”、“是故”、“既……,则……”等。如:
盖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
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
是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故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由是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出师表》
所以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以……故……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7、假设关系。常用“苟”、“如”、“若”、“若……,则……”、“……,便……”、“而”、“今(如)”、“微(如无)”、“今若”、“使”、“如使”、“向使”、“竟使”、“倘(使)……,则……”、“虽(即使)”“虽(即使),亦……”、“纵”、“不者”等。如:
自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自:如果。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赤壁赋》
虽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虽:即使。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然 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竹溪记》
则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而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其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祭十二郎文》
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
今 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王与民同乐,则王矣。《庄暴见孟子》
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公输》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晏子使楚》
以 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诚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 诚:果真.表假设
苟 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竹溪记》
苟富贵,莫相忘。《陈涉世家》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齐桓晋文之事》
令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使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六国论》
当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盖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 盖:如果
如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向使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假令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报任安书》
微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不者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8、目的关系。(偏句说明行动,正句说明行动的目的)常用“以”。如:
以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廉颇蔺相如列传》
9、条件关系。常用“乃”、“辄”、“则”、“无……,无……”等。如:
乃 今大王亦斋戒五日……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辄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
则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师说》
无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无论) 《师说》
10、取舍关系。常用“与其”、“宁”、“不如”等。如;
宁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未若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说》
以上六种关系属偏正复句。
二、紧缩复句
紧缩复句是用近于单句的形式表达复句意义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复句。古汉语讲究精炼,所以这种句式用得很多。这些紧缩复句有的由两个主谓句组成,如“任重道远”,有的由两个省略的主谓句组成,如“弛担持刀”。有的句间有关联词语,如“温故而知新”,有的则没有,如“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的两个动作是同一主语发出的,如“扁鹊望而还走”,有的两个动作是不同的主语发出的,如“战则请从”。至于这些复句的关系则与一般复句种类相同。如:
彼竭我盈。 (并列) 《曹刿论战》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承接) 《唐雎不辱使命》
非死则徙耳。 (选择) 《捕蛇者说》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转折) 《狼》
学而不思则罔。 (假设) 《论语》
思而不学则怠。 (假设) 《论语》
不效则治臣之罪。 (假设) 《出师表》
(山)有仙则名。 (条件) 《陋室铭》
得之则生。 (条件) 《鱼我所欲也》
人杰地灵。 (因果) 《滕王阁序》
秦强而赵弱。 (并列) 《廉颇蔺相如列传》
城入赵而璧留秦。 (假设)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代汉语中的紧缩复句十分简略,因此在翻译时往往需要补加关联词和标点。如:
木受绳则直。《劝学》 译文:木料(只有)经过墨线校正,(才)能取直。
上一篇:《名词用如意动词》古汉语基础
下一篇:《常用的固定结构》古汉语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