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勇进行更为细致分析的,是战国时儒家另一位着名学者荀子。他首先提出了“上勇”、“中勇”、“下勇”三个概念,并具体分析说:上勇、中勇、下勇,是三个层次不同的“勇”。天下有正道,有治理社会的准则,为了捍卫这种原则,敢于挺身而出;先王有治世之道,敢于按先王的意旨而去实行;对上不因循于乱世之君,对下不随从于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之分;仁之所亡,无富贵之别;天下人了解他,便与天下人同苦乐;天下人不了解他,则岿然独立于天地之间而无所畏惧;这样的人,就是上勇。这样的上勇,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智、仁、勇的统一。
礼貌恭顺,心意谦逊,重视信誉而轻视货财,对于贤人敢于把他推举上去重用,对于不肖之人,敢于把他撤下来去其职,这样的人,就是中勇。
轻视人身而重视货财,安于在祸乱之世生活,只是个人想方设法解脱祸患,而不管他人死活,也不管是非和对不对的实际情况,只是希望取胜别人,这样的人,就是下勇。
荀子在另外的地方,又提出狗彘之勇、贾盗之勇、小人之勇和士君子之勇。
荀子认为勇有四种:猪狗之勇、商人盗贼之勇、小人之勇、士君子之勇。争夺饮食不知廉耻,不知是非,不躲避死伤,不畏惧众强,贪得无厌,两眼只看到饮食,这是猪狗之勇。做事只为获利,争夺货财,不知辞让,果敢而凶狠,凶猛贪婪而暴戾,贪得无厌,两眼只盯着利,这是商人盗贼之勇。不怕死而凶暴,是小人之勇。这三种勇,实际上也就是上文所说的“下勇”。为了捍卫仁义即社会公德,不屈服于权势,不顾及自己的私利,举国一致反对,他也不改变观点,虽然爱惜生命,但坚持正义而不屈不挠,这是士君子之勇。(《荀子·荣辱》)这样的勇,也就是“上勇”。荀子崇尚的是“上勇”,反对的是“下勇”,因为下勇的人虽然智慧通达,但不符合社会的法令制度;虽然明察善辨,但行为放肆邪僻;虽然勇敢而果断,但不按社会礼仪去做,所以是“君子之所憎恶”的勇。
上一篇:《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中学生勇敢写作素材
下一篇:《荀巨伯见义勇为》中学生勇敢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