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在哈哈镜前》全文|赏析|读后感
石泉
烟酒公司总经理老B领着孙子来到公园,八岁的孙子硬是拽着爷爷,走进笑声满堂的哈哈镜房间。
爷孙俩往镜前一立。
“嘻嘻……爷爷,您我怎么变成这么点了,爷爷,您小时候就是这个样吧?”
“哈哈……爷爷从小可不是这样,爷爷从小没长胡子。”
爷孙俩在第二个镜前站住。镜面里的人影倏地拉长,脸庞、身子顶多有一掌之宽。
“嘻嘻……爷爷,您怎么这么瘦呀?”
“哈哈……爷爷从小受冻挨饿,比这还瘦哩。”
爷孙俩又向前挪动一个镜子,镜面上有几处斑斑驳驳的污点。
“哈哈……你数数镜子里的爷爷身上有几块斑点,那是爷爷打日本鬼子留下的。”
爷孙俩又向前进了一个镜子,镜面映出似蛇躯扭曲的身子。
“哈哈……这才是爷爷呢,在那十年动乱里,爷爷就被红卫兵打成这样子,那时的腰、腿都斜了!”
爷孙俩来到最后一个镜前。好家伙!整个宽阔的镜面被老B一人占满,身高还没有胸腰宽。
“嘻嘻……爷爷,这才是您。”
“嘻嘻……”爷爷没有讲话。
“楼下叔叔说,您是吃了那么多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送给您的糕点、烟酒,才这么胖的,是吗?”
“回家!”
……
选自《小说界》1985年第6期
【赏析】 这篇小说旨在揭露、针砭当前政治经济领域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主题是非常重大、严肃的。但是,作者并没有布下阵势,正面攻坚,硬做强作,而是选择了一个特定的环境——“笑声满堂的哈哈镜房间”,通过老爷爷和尚未完全懂事的八岁的孙子在哈哈镜前针对“影子”的对话,旁敲侧击,借“影”发挥,创造了一个含蓄蕴藉,新颖别致的艺术境界,使读者“思而得之” 其中的深刻意蕴。这种“睹影知竿”的侧笔,是《在哈哈镜前》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征。
好奇、好问,本是小孩子的天性。加之他同爷爷在一起玩,又是面对哈哈镜里种种怪异的影子,因而这种“天性”便格外活跃,以至达到了不分上下的“放肆”程度。作为老爷爷,此刻自然也不会拉下“烟酒公司总经理”的一本正经的面孔。他对所喜欢的孙子的提问,哪怕是“出格”的提问,也会变着花样回答。这都是人之常情的必然流露。可见,作者选择这样的环境和人物,渲染“笑声满堂”的气氛,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加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也为小说结尾处的“风云突变”——“回家!”作了有力的反衬。小说这样的安排和渲染,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即为爷孙俩对“影子”的自由交谈提供可能性与合理性。如果说,“酒后吐真言”不无道理的话,那么,人处于宽松的氛围中,进行没有任何心理戒备的对话,其“言”与“心声”是更为一致的,更能表现人物的真实思想和性格特征。只有这样,写“影”才能更准确地照“形”,即取得“睹影知竿”的效果。
小说对“影”的描写,有这样五个侧面: 一是描写“影” 之“小”。通过“小”的对话,表现了爷爷的亲切风趣和小孙子的天真好问;二是描写“影”之“瘦”,通过爷爷对“瘦”的解释,表现了爷爷出身贫苦和注重对孙子进行思想教育; 三是描写“影”的“斑斑驳驳”,通过爷爷的解释,表现了他的革命经历和过去为人民所立的战功; 四是描写“影”之 “曲”,表现爷爷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 五是描写“影” 之短而肥,表现了爷爷的不悦和恼怒,并通过孙子无意说出的一句话,点破了爷爷身上的“痈疽”,将情节推上高潮,卒章显志。可见,小说通过对“影” 的五个不同侧面的特点的描叙,让我们看到了“竿”,即老B的鲜明形象,使我们对他的“过去”和“现在”,外貌和心理,有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一声“回去!”,分明表现了老B此刻的羞愧和难堪。这同他在前面的踌躇满志构成鲜明的对照,真是言短意长,余味不尽。
上一篇:《叶琳卡》全文|赏析|读后感
下一篇:《在柏林》全文|赏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