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鉴赏·家书·与吴司录议王逢原姻事书》注释与鉴赏
宋·王安石
某启: 新正伏惟二舅都曹尊体动止万福①!向曾上状②,不审得达左右否③?王令秀才见在江阴聚学④,文学智识与性行诚是豪杰之士。或传其所为过当⑤,皆不足信。某此深察其所为,大抵只是守节安贫耳。近日人从之学者甚众,亦不至绝贫之;况其家口寡⑥,亦易为赡足⑦。虽然不应举,以某计之,今应举者未必及第,未必不困穷,更请斟酌。此人但恐久远非终困穷者也,虽终困穷,其畜妻子当亦不至失所也⑧。渠却望二舅有信来⑨,决知亲事终如何。幸一赐报也。
尚寒,伏乞善保尊重!
[注释]① 新正: 此指嘉祐三年(1058年)新年正月。二舅: 吴蕡。都曹,官名。万福: 多福。② 向曾上状: 前曾奉上一信。③ 不审: 不知。④ 王令(1032—1059): 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北宋诗人。至和元年(1054年),王令在高邮军教私塾,与时任舒州通判奉召入京的王安石晤面,两人一见如故,结为忘年交。嘉祐二年(1057年),王令在江阴(今属江苏)聚徒教学,与时任常州知州的王安石过从甚密,故王安石为其写信议婚。⑤ 传其所为过当: 指其虽贫却不应举的独特行为。⑥ 家口寡: 王令本与其守寡的姐姐和外甥一起生活,时其姐已改嫁,故称家口寡。⑦ 赡足: 赡养丰足。⑧ 畜妻子: 养育妻子和儿女。⑨ 渠: 他,指王令。
[作者]见《答司马谏议书》作者介绍。
[鉴赏]人与人之间的相交、相识、相知,从古到今,年龄、地位、权势、金钱间的平衡关系是少不了的。时王安石论学识,是文坛主将,论地位已是常州知州。而王令只不过是一介布衣,贫病交困,且素志不应科举,不入仕途,两人年龄又悬殊十一岁之多。然他们俩却是一见倾心,酒酣耳热,谈诗论文,纵评天下,分外亲热。王令因家贫,至二十六岁尚未婚娶。王安石先后两次写信给二舅吴蕡,希望他能答应王令与其女儿的婚事,这是第二封。安石写信向来简捷痛快,不枝不蔓。二舅心中所虑,唯在王令之才学人品及家境贫寒。安石则在信中谈自己深察其所为的结论: 一是文学智识与性行诚为豪杰之士;二是从王令的学生多,家口寡,分析其必不至于绝贫;三是从找其他人做女婿未必不贫。以此三层意思,来破二舅之疑虑。短短二百来字,却是写得情恳意切,词完气足。其结果是吴蕡将女儿嫁给了王令。
上一篇:《书信鉴赏·情书·与司马相如书》注释与鉴赏
下一篇:《书信鉴赏·友书·与吴季重书》注释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