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鉴赏·家书·致鹤章弟》注释与鉴赏
清·李鸿章
吾弟来书,说起周济亲族事,兄亦颇赞成。前吾祖父穷且困,至年终时,索债者几如过江之鲫①。祖父无法以偿,惟有支吾以对。支吾终非久长计,即向亲友商借,借无还期,亦渐为亲友所厌。其时幸有姻太伯父周菊初者稍有积蓄,时为周济,并劝祖父以勤俭,并亟命儿孙就学。吾祖父从其言,得有今日。吾弟年少,此事或未之详也。吾与诸弟能有功名,非有周姻太伯,焉克至此②?吾虽服役在外,未尝敢一刻或忘。今周姻太伯之后,亦如吾祖之穷困,亟应筹款救济,以报昔日之功。今特命使者携银五十两送去,暂济涸辙③。至吾祖父所欠未偿者尚多,兄至年终,当更筹百两。吾弟景况亦非昔比,当可分任其劳。至大哥处,兄亦去信矣。吾兄弟四人,将来能积资十万,仿范文正之例④,开办义庄⑤,庶族中贫有养、孤有教也。
[注释]① 过江之鲫: 很多的意思。② 焉克: 哪能,怎能。克: 能。③ 涸(hé)辙(zhé): 指涸辙之鲋。比喻处于困境中,急待援助之人。④ 范文正: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⑤ 义庄: 中国旧时封建大家族为加强宗法统治秩序而设立的田庄,所得田租,除祭祀外,又兴办学堂或资助读书应举,培养本族士子,或救济贫困的本族孤寡。北宋范仲淹在苏州所置田庄,为最早见于记载的义庄。
[作者]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清末洋务派首领。道光进士。曾为曾国藩幕僚,后升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等职,掌管外交、军事、经济大权。先后设立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等企业,建北洋海军。对外持妥协投降政策,与英、法、日、俄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卖国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
[鉴赏]李鸿章一生的是非功过,自有历史学家评说,然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之大,是任何人不能否认的。他晚年仕途腾达,权倾天下,然对昔时家庭穷困之时所受到的周济,仍耿耿于怀。滴水之恩尚当涌泉相报,况昔时周姻太伯接济他家的不仅仅是钱财,更有敦促其祖父勤俭,命儿孙读书的教诲。然时序轮换,荣衰递变。昔时受穷之人已成今之贵显之族,而当年颇有积蓄的周姻太伯之后代却陷入了贫困。李鸿章此信,要求其他三位兄弟,共担偿债、周济亲友之责,并推而广之,开办义庄,使乡亲贫有养,孤有教。这封信,丝毫不见官气、傲气。通篇从平实和深情中写来: 述昔日之困,则有“索债者几如过江之鲫”之语;忆周姻太伯之恩,则有“未尝敢一刻或忘”之誓;言知恩图报,则有“积资十万”、“开办义庄”之愿。语言朴质,触绪纷引,虽无卷舒风云之色,亦是李鸿章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
上一篇:《书信鉴赏·情书·致高孝贞》注释与鉴赏
下一篇:《书信鉴赏·家书·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注释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