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手记·瓷器铜器篇·重现“炉金”真面目
鎏金宣德炉 作者收藏
鎏金近代称“火镀金”,是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常用于铜佛像、铜炉等。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在器面而不脱。这种鎏金器物金光闪闪,典丽华美,为古董文玩之上品。
然而,有些旧的鎏金器物由于保管不善、锈蚀或沾染污垢等原因,表面的金光被遮掩而不能显现,这不但影响了器物的价值,有时甚至使“鎏金”隐没而不为今人所知。借用东坡《题西林壁》诗,叫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但是,也有从事收藏的行家将锈斑或垢物清理,使鎏金器物灿然辉煌,从而露出其“庐山真面目”。我的一位藏友曾在一拍卖会上请来一尊佛像,原本锈迹斑斑,人们都认为是普通铜佛,他却将这尊佛像表面的锈斑清除,显现出其鎏金本相,价位居然翻了几番。我自己也有过清理鎏金香炉的经历。
本世纪初,天津文庙古玩城尚未撤销,一位姓刘的小伙子在这儿开了一个小店,取名“今古轩”。一天,小刘打来电话,说刚从大城县进了一批“瓷杂”(瓷器和杂项),请我过去看看有没有“对路”的东西。我即刻前往,只见几个人正围着那堆东西观看。一个人拿起一只小香炉,脏兮兮地,似乎不感兴趣,搁在一旁。正在他将炉拿在手里时,我已看出端倪——透过污垢我发现了器表的鎏金。我心里怦怦直跳,担心此物被别人相中,但行里有不成文的规矩,即别人将东西拿在手里,你不能跟主人讲价,即使你出价比对方高也不行,只有当人家把东西放下,你将它拿在自己手里,才能跟主人攀谈,这时别人再掺合进来也无济于事了。因东西刚刚拿到,店主小刘对这炉也没捉摸透,没费多少口舌,700 元便卖给我,当然小刘也赚了。
回家后,我对这炉进行了清理。我小心地用软抹布擦去炉表的污泥,又一点一点地清除点点锈斑,再用淡淡的肥皂水慢慢地清洗,揩干。如此一来,香炉一下子变了模样,金光灿灿而又不失古旧之征。
细细观赏,这原本是一件鎏金蚰耳宣德炉。高 7 厘米,直径 8.5厘米,底部为“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凸起。炉不大,但极有品位,属于文人案头器物。以炉耳区分的炉品,有以耳似鱼状的鱼耳炉、耳似泥鳅的鳅耳炉、耳似蜒蚰的蚰耳炉、耳似戟状的戟耳炉、耳呈绳索状的索耳炉、耳似凤眼的凤眼炉、耳呈象首状的象耳炉,以及夔龙耳、螭耳、狮耳、桥耳、铺耳、如意耳、朝冠耳、冲天耳等。此炉当属蚰耳炉。宣炉中,鎏金、裹银、错金、错银的皆为上乘之品。此为鎏金炉。年代当在清早中期。有人曾出 1 万元买我这只鎏金蚰耳宣德炉,我始终未能割爱。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另一只宣德炉的收藏。此炉也购之于“今古轩”,与前者不同的是,这只炉不鎏金。此炉在这小店摆放多年,无人问津。我掂在手里,手头虽重,但器身满是灰尘污垢,看不到包浆,被我以不到千元的价钱购得。其实这炉的年份、皮壳均属上乘,只是被灰土包裹,没有显现其“庐山真面目”。买回后,我用细软的抹布轻轻地擦拭、把玩,不久便现出亮丽的包浆。
大凡传世的古董器物,因年深日久,在器物表面都会留下岁月浸淫的痕迹,这就是所谓的包浆,有包浆的器物,只要用干净的布轻轻擦拭,都会出现一种光亮,而且越擦越亮,这是行里的人所说的包浆亮。这只经过擦拭摩挲的宣德炉,包浆明亮自然,光泽如玉,并分布均匀,与炉身一体,如果未加清理,断不会如此招人喜爱。此炉直径 15米,炉身端庄秀雅,底部为“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我断为清中期作品,价位至少在万元以上。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清理,主要是去除污垢,是为了显露包浆,决不是破坏包浆,更不能将包浆清掉。因新品伪作,炉体多无包浆。包浆不仅是判定铜炉真伪的标志,也是古代铜炉给人的一种美感。有人管包浆说成宣德炉身上的“宝”,从一定意义上道出了包浆的珍贵。正因为如此,我才把“包浆”和“鎏金”放在一起来写。
现在也有人为做出的包浆,涩而不滑手,其光洁圆浑、素净与真品差异甚大。还有一种高仿宣德炉,
作伪者特意将炉体做出厚厚一层红斑绿锈,外皮做成假包浆,故意显其光亮,看起来还颇有年份,骗了不少的人,对此,藏家也要有所警惕。宣德炉 作者收藏
上一篇:《书信鉴赏·情书·重报妻书》注释与鉴赏
下一篇:《书信鉴赏·友书·重答刘秣陵沼书》注释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