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圣孟子与《孟子》·《孟子》中的逻辑故事·缘木求鱼》注释|译文
曰:“抑①王兴甲兵,危士臣②,构怨③于诸侯,然后快于心④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⑤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⑥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⑦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⑧土地,朝秦楚,莅⑨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⑩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B11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B12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盍B13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B14,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B15于王。其若是,孰能御B16之?”(《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抑:难道、岂,副词,表示反诘。②危士臣:使军士臣下受到危害。危,使动用法。③构怨:结怨。④快于心:心里痛快。⑤大欲:最想要的东西。⑥采色:即彩色。⑦便嬖(pián bì):能说会道,善于迎合的宠臣,亲信。⑧辟:开辟。⑨莅(lì):治理。⑩若:人称代词,你。[[!B11]]缘木求鱼:“缘”即顺着;“木”即树。沿着树干爬上树去捉鱼。[[!B12]]殆:副词,表示不肯定,有“大概”、“几乎”、“可能”等多种含义。[[!B13]]盍:“何不”的合音字,即“为什么不”。[[!B14]]涂:同“途”。[[!B15]]愬(sù):通“诉”,控诉。[[!B16]]御:阻止。
【译文】孟子对宣王说:“难道大王动用兵士打仗,就是为了使军士臣下受到危害,与诸侯结怨,心里才痛快吗?”宣王说:“当然不是,我怎么会以此而快乐?我是为了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
孟子问:“大王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呢?可以讲给我听听吗?”齐宣王笑了笑,却不说话。孟子便说:“是为了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吗?是为了轻暖的衣服不够穿吗?还是为了艳丽的色彩不够看呢?是为了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吗?还是为了身边伺候的亲信不够使唤呢?这些,您手下的大臣都能够尽量给您提供,难道您还真是为了这些吗?”宣王说:“不,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知道了,您是想要扩张国土,使秦、楚这些大国都来朝贡您,您要统治中国,安抚四方落后的民族。不过,以您现在的做法来实现您现在的愿望,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宣王说:“竟然有这样严重吗?”孟子说:“恐怕比这还要严重哩。爬上树去捉鱼,虽然捉不到鱼,却也没有什么后患。以您现在的做法来实现您的愿望,费劲心力去干,一定会有灾祸在后头。”宣王说:“可以把道理说给我听听吗?”孟子说:“假定邹国和楚国打仗,大王认为哪一国会打胜呢?”宣王说:“当然是楚国胜。”孟子说:“显然,小国的确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口很少的国家的确不可以与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的确不可以与强国为敌。中国的土地,方圆千里的共有九块,齐国不过占有其中一块罢了。想用这一块去征服其他八块,这跟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区别呢?大王为什么不回头好好想一想,从根本上着手呢?”“现在大王如果能施行仁政,使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您的朝廷上来做官,天下的农民都想到您的国家来种地,天下做生意的人都想到您的国家来做生意,天下旅行的人都想到您的国家来旅行,天下痛恨本国国君的人都想到您这儿来控诉。这样的话,还有谁能够阻止您实现自己的愿望呢?”
【评说】“缘木求鱼”的成语由此而来。这个故事展现了孟子善于运用连类譬喻方法说明事理的论辩技巧。他用“缘木求鱼”比喻齐宣王以霸道求统一天下的徒劳之举,妙趣横生。通过个别的、形象的譬喻,让人领会到同这一譬喻相关的带有普遍性的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通过个别显示一般,达到一般,这样用相同类型的事物来比喻说理的方法,具有类比推理的意义。
借助于比喻,将治天下之道说得形象、充分、明白,使严肃成诙谐,化呆板为生动,变高远为平易,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喻论”。它在传统文献中俯拾皆是,品类众多,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品味。
上一篇:《反对诡辩的荀子与《荀子》·约之有命》注释|译文
下一篇:《“绝顶的聪明人”韩非与《韩非子》·《韩非子》中的逻辑故事·自相矛盾》注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