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辩者吕不韦与《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中的逻辑故事·豕涉河》注释|译文
子夏①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②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吕氏春秋·察传》)
【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豕(shǐ):猪。②至于:到达。
【译文】孔子的学生子夏到晋国经过卫国时,路上听到一人在读史书:“晋军的三头猪过了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时分过黄河。‘己’字与‘三’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到了晋国探问此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时渡过黄河。
【评说】由于在古字的字形上,“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所以卫国的那位读书者将字念错了,将意思弄错了。这个故事说明,由于语词具有同音、同形而异义,以及字形相像等情况,我们有时会把多义词的不同意义混淆、错用,或者把字形相近的字词张冠李戴,从而造成误解,使言语交际出现障碍。
自然语言丰富而生动,这个特点使它成为某些艺术形式(如笑话、相声等)的基础,但是同时也使它可能成为妨碍人们进行正常交流的一个因素,因此为了抗击可能产生的某种干扰,必须加强思维和语言表达的确定性。
上一篇:《反对诡辩的荀子与《荀子》·谬论无藏》注释|译文
下一篇:《杰出辩者吕不韦与《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中的逻辑故事·起死回生》注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