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洒脱的庄子与《庄子》·《庄子》中的逻辑故事·鱼乐之辩》注释|译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①之上。庄子曰:“鯈鱼②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③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④其本⑤。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
【注释】①濠梁:濠水上的桥梁。濠水,在今安徽凤阳县境内。②鯈(tiáo)鱼:儵通“鲦”,白条鱼。③固:本来。④循:顺,追溯。⑤本:始,指原来的问话。
【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评说】这也就是著名的“濠梁之辩”。“鱼游壕上”这一成语由此而来。庄子与惠施是古代一对奇特的辩友,《庄子》一书,记载了他们之间的许多辩论,“鱼乐之辩”是他俩之间最著名的一个论辩,可以称得上是千古奇辩。他们的辩论究竟谁是谁非,谁输谁赢,历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对于上面这场两千多年前的争辩,历代评注者通常站在庄子的立场上,认为庄子是这场辩论的赢家,因为从故事本身看,庄子是占了上风的。
但是,从逻辑上看,其实惠子是胜者。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知道鱼的心理呢?庄子使出的是“偷换概念”的手法,进行的是诡辩。所谓“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将本来不同的两个概念当作相同的概念来使用;或者是把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含义下使用。它是违反思维规律“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一种逻辑错误。这种逻辑错误有时候表现为诡辩,就在于它是“故意”的,即故意用一个概念代替另一不同的概念,从而制造概念混乱。
“安”字在古汉语中,作为代词使用时,有两种含义,一是“哪里”,一是“怎么”。惠施所用的“安”字的含义是“怎么”,他所说的“汝安知鱼乐”是一个质疑,意谓:“你怎么知道鱼乐呢?”但庄子利用了“安”的语义的歧义性,似乎漫不经心地用偷换概念的手法,将惠施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乐”偷换成“你从哪里知道鱼乐”,把质疑偷换成了对于地点的疑问。惠施的问句似乎是以肯定庄子知道鱼之乐作为前提的了。于是,庄子自然可以大大方方地回答“是在河边的桥上知道的”。在这里,庄子显然违反了同一律关于在一个论辩过程中“使用概念必须同一”的要求。
上一篇:《博学多才的惠子·关于惠子的逻辑故事·魏王更葬》注释|译文
下一篇:《名家第二人尹文与《尹文子》·《尹文子》中的逻辑故事·鸡非凤凰》注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