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晓文
中篇小说。作者王安忆。发表于《中国作家》1985年第2期,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表现了一个小小村落的芸芸众生相,立体地描述了几个家庭、十几个人物的生存和心理状态。每个家庭中各种人的命运又涉及到许多普通农民的生活场面,涉及到他们的物质、精神与情感世界。鲍彦山的小儿子涝渣(鲍仁平)出生了,涝渣从小就与孤寡老人鲍五爷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鲍彦山收留了逃荒的小翠子,本打算给大儿子建设子作媳妇,可是小翠子却与跟她年龄相仿的鲍彦山的二儿子文化子有了感情,在十七岁时出逃了。小冯庄的小慧子外出逃荒几年后带回一个孩子拾来,拾来管小慧子叫“大姑”。两人一直同床就寝。长成青年的拾来逐渐对“大姑”产生了极深的心理依恋,他拒绝了“大姑”的提亲,离家成为走街串巷的货郎。拾来几次来到小鲍庄,结识了寡妇二婶,两个人在互相帮助中产生了爱情,在小鲍庄人一片反对声中结了婚。有知识、喜欢文学创作的鲍仁文写稿屡投不中,他缠住老革命鲍彦荣要写他的战斗经历,而鲍彦荣对此不感兴趣。鲍秉德的家庭生活非常不幸,妻子因连生死胎,承受不住巨大的精神压力疯了。小鲍庄地势低洼,夏天发了大水。鲍秉德的妻子淹死了,七岁的涝渣为救鲍五爷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涝渣的行为感动了全村所有的人。鲍仁文写了涝渣的报告文学,终于引起了县里和省里的重视,他们要树立这个典型。在地区报社记者的帮助下,《鲍山下的小英雄》发表了。后来省报记者来了,县委书记来了,出版社的编缉和作家们也来了。这给许多人平静的生活多少带来了一些变化。鲍仁文的名字见了报,他为自己的生存价值得到了认可和肯定而高兴。记者和作家们多次采访捞出涝渣的拾来,使这个一向受到家里和村里人歧视的外来户挺起了腰杆。就连再婚后生了孩子的鲍秉德也觉得是托了涝渣的福。变化最大的还是鲍彦山家,县里帮他盖起了新房,二十七岁的建设子到农机厂上班,他的婚事也马上解决了;外逃的小翠子也回来了。只有拾来还像以前一样,耳旁不断回荡着货郎鼓声,这叮咚、叮咚的货郎鼓声,也永远回响在拾来和“大姑”的脑海里。《小鲍庄》通过对一个村落平凡而又普通的历史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农民世代相袭的、约定俗成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刻洞悉与体察,那就是以仁义为核心的伦理价值观念。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作者在创作中采用神话结构,而且是多头交错,最后归总,以这种富有弹性的结构包融了丰富的内容。那种一以贯之的人物和情节没有了,阅读小说就像在展阅一段繁茂芜杂的历史图画,其中有许多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许多家庭的生存状况,许多种情绪的流动与展示,许多个细节的交织与穿插。整个小说就像历史一样在近乎无序的状态中有序地向前推进。
上一篇:袁志峰孙宜君《小靳庄诗歌选》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下一篇:王功亮《小鸟,你飞向何方》当代文学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