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诚良
长篇小说。作者曲波。分上、下两部。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7月出版。作品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北海之滨的春华山区老根据地军民英勇斗争的战斗生活。1942年隆冬,日寇驻蓝沧市的坂垣旅团,集中了大量的日寇、皇协军、汉奸武装,对我陆峰州进行全面“扫荡”,企图挤我军主力于中州地区,实行决战。由烽台市出动的犬养武政郎联队,是日寇这次“扫荡”部队的两大主力之一,企图扫荡我北州春华山,驱我主力至中州地区,实现他所谓“拉网扫荡加铁壁合围双管并下”的恶毒阴谋。我军区首长为粉碎敌人恶毒的计划,决定主力部队避敌精锐,选敌薄弱的一路,实行歼灭性的打击。为此,特派出坚强有力的“常胜连”独据春华山,配合地方武装和民兵,对敌精锐的犬养联队实行死拖硬缠,顽强箝制,把犬养联队拴在春华山,使其无法向中州地区推进。“常胜连”在连长凌少辉、指导员苏志毅的率领下,首先把犬养吸引住,完成了箝制敌人的第一步。他们在春华县委书记凌少辉的姐姐凌雪春、东霞县委书记孟凡达、南栖县委书记丁盛昌、春华县武委会主任叶铁夫等同志的积极配合下,发动群众,利用民兵的力量,用地雷战、夜袭等打击敌人,造成声势。犬养确信我“昆仑”部队主力在春华山区,指挥部队疯狂地攻山。“常胜连”和当地的民兵一起在敌人的合围中打开缺口,掩护一万多名群众向罗汉山转移。罗汉山东方圆二百里的地区,盘踞着号称“登艾三炳”的沈炳祥、尤炳堂、郝炳全的国民党杂牌军队。他们内部矛盾很深。在他们的队伍中,还有苏志毅的中学校长杨林的一个团。针对这种情况,党组织派苏志毅出使“三炳”。在出使前,“常胜连”抓住了沈炳祥与日寇勾结的证据,并以尤炳堂的儿子尤庆升为人质。苏志毅到“三炳”的司令部后,纵横捭阖,向尤炳堂、郝炳全说明我方的立场,并用确凿的证据加深沈、尤的矛盾,利用尤庆升做谈判的砝码,迫使尤炳堂退兵。对杨林,苏志毅晓明大义,并拿出沈炳祥与日寇勾结的证据,揭穿沈炳祥真投降、假抗日的面目,说服自己的老师一起抗日。杨林受三民主义影响很深,他只答应抗日,对与沈炳祥决裂却难下决心。陆峰州州委书记、“昆仑”部队政委华雪桓几次亲自来到春华山区,分析形势,帮助凌少辉、苏志毅和地方上的干部出谋划策,挫败了犬养。日华北方面驻屯军派特务石原到烽台市帮助犬养进行所谓的“总力战”。我军根据这种情况,打“翻边战”。“常胜连”攻向敌占区,发动群众,斗争地主,打击资本家,进行减租减息。他们切断烽桥路,歼灭了敌人的护路队,炸毁了敌舰“英丸号”,在敌占区内开辟了新的战场。在凌少辉、苏志毅率领“常胜连”进行“翻边战”,到敌占区打击敌人的同时,凌雪春和当地的干部群众一起展开了反“扫荡”的斗争。经过反复较量,革命力量由弱到强。华雪桓政委和率队来参战的“昆仑”部队的晁泰峰团长、蓬晓风政委决定任命凌少辉为西线总指挥、苏志毅为政治委员,指挥全歼犬养所部的战斗。结果,犬养所部被全歼,犬养被我军抓获。这部作品塑造了凌少辉、苏志毅、华雪桓等我军将领的形象,同时也展现了凌雪春等党的地方干部的风采。作品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流畅,故事情节环环紧扣,引人入胜,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上一篇:刘圣宇《山区收购站》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下一篇:柴珮珍《山地回忆》当代文学作品赏析